□吴伟萍
推进“双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只是刚刚破题,在进一步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为此,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六大关键问题。
处理好“双转移”与保增长的关系:把两者统一起来,推动产业发展上新台阶
“双转移”与“保增长”是内在一致的,“双转移”的核心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各地需要抓住机遇,自觉地把“双转移”与保增长统一起来,把“双转移”的过程变成保增长的过程,适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源经济和本土资本主导的、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相对高端的开放型经济。
处理好“双转移”进程中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的关系,把“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转入地与转出地共赢
目前“双转移”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地区对于一些不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企业,采取了强制性干涉的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因而损害了部分企业利益;有部分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使税收不外流以及保证较高的GDP增长率,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区内的企业外迁,阻碍了产业转移的推进;有一些地区的政府调控力度不足,导致产业转移园区布局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分工,配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没有真正形成,园区公共基础设置脱节,影响了“双转移”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推动“双转移”过程中,政府应更多在宏观上引导,在改善要素供给条件上予以扶持,而企业是否转移、向哪里转移、资金和劳动力如何配置,都要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政府不应行政干预。只有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给市场主体释放出引导发展的强烈信号,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端产业和资源才会进入。
处理好“双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反梯度发展的关系,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注意“引资”与“带动”并重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同样也伴随着产业升级。经济发展虽然有梯度,但现代产业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在“双转移”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和自身的资源、生态和区位等优势,跳过粗放型的低端产业发展阶段,直接引进和发展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上,欠发达地区也有反梯度发展的可能。欠发达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导向应该是,重点引入拥有市场前景和富有活力、污染较小的珠三角企业新增产能及关联度较强的配套产业,或是在原有优势行业上延伸开发以及产品设备更新换代的项目,以及来自其他更高经济梯度的产业扩散和新兴战略产业。
处理好转入转出地间政府的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联手共建的利益分享模式,夯实推动“双转移”的长效机制
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是一种互利双赢的组合。“双转移”战略要求珠三角各地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区的规划投资、开发建设及招商推介,同时也可以协议获得一定时期的园区企业税收分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凸显一系列矛盾,主要表现一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表现出单方面积极性,与珠三角地区政府缺乏热情形成鲜明对照。二是联手共建模式的互利基础较弱,部分地方政府的合作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全省统筹的角度,着力从目标考核、财政投入,支持激励机制方面做文章,建立双方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
处理好“双转移”与“三型”社会建设的关系,有效控制落后产能向欠发达地区边缘扩散
当前我省正迈向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珠三角落后产能有向粤东西北地区扩散的趋势,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扩张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冲突开始显现。目前,欠发达地区边缘乡镇的不少工业园成了污染产业的避风港,对此,迫切需要把好污染扩散关,从严把关欠发达地区工业园的企业入园标准,同时努力提高产业转移园区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形成节约型、清洁型的产业结构。我省土地资源稀缺、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足的现实,建设“三型”社会是全省发展的重大战略,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推动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处理好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坚持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协同推进,实现新增就业“两升两降”
“双转移”的实质就是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源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配置。通过产业转移带动劳动力转移,可以促使欠发达地区人口总量和结构改善,实现“两升两降”,即本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上升,外省劳动力就业下降;东西北地区就业上升,珠三角地区就业下降。因此,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以就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根本,在产业转移进程中,要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化、规模化、技能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