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前三季度新加坡在粤实际投资额达62.4亿元_产经动态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商务部:前三季度新加坡在粤实际投资额达62.4亿元

栏目:产经动态 点击量:1,848 发布时间:2020-11-12

  在开发建设10周年之际,中新广州知识城迎来政策大礼包。10月底印发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知识城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中新广州知识城党工委副书记冼银崧介绍:“这里已引进百济神州、粤芯芯片等16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700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将超3800亿元。”

  11日上午,商务部举行中新广州知识城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详细解读。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月至9月,广东在新加坡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280.28%;同期,新加坡在粤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5家,实际投资金额62.4亿元人民币。中新广州知识城、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淡马锡等新加坡企业在粤业务稳步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的合作潜力很大,而新加坡在东盟占据重要位置。”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研究院前院长霍建国认为,大湾区和新加坡在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对于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粤新进出口总额占中新双边贸易总额21%

  在阳江海陵湾,新加坡金鹰集团太平洋油气阳江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项目预计2023年底投入商业运营,一期建成后每年可为广东增加4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

  在江门的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将新增投资200亿元,建设90万吨文化纸等项目。

  作为全球领先的资源开发企业,新加坡金鹰集团在中国的投资始于上世纪90年代,见证着中新建交以来的发展历程。

  “经过多年耕耘,我们已在华兴建、投资数十家企业,投资总额近600亿元人民币。”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亚太森博公司总经理洪庆隆说。目前,新加坡金鹰集团在广东设立多个子公司,涉及文化纸、生活用纸、无纺布、清洁能源等领域。

  回望中新建交30年,一批批新加坡企业家来到广东投资兴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有一批批企业从大湾区“走出去”,以新加坡为重要原点,深耕东南亚市场。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与新加坡进出口总额约占中新双边贸易总额的21%,往返两地的旅客超过90万人次。

  “天然橡胶产业高度全球化,全球90%以上的天然橡胶产于东盟,全球大部分天然橡胶贸易通过新加坡完成,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市场拓展部经理杜亚说,集团在新加坡设立了综合性的商业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天然橡胶产品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国际橡胶原料的采购业务。”

  以东盟为重要据点,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局面。“我们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建立了天然橡胶、木薯酒精等47个海外热作生产经营项目,资产总额达100多亿元。”杜亚说。

  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广东累计经备案在新加坡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84家,主要涉及批发零售业、水上运输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

  半导体生物医药产业生根发芽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成排的机器发出节奏密集的“咔咔”声。

  “目前粤芯一期正处于量产爬坡阶段,预计16000片的月产能有望在年底实现满产。此外,预计二期将在2021年开始投产,在该年底之后实现另外19000片的月产能。”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说。

  粤芯半导体的成立和量产,不仅填补了广东芯片制造的空白,带来了唯一实现量产的12英寸晶圆产线,也快速带动了半导体产业链元素的聚集。

  中新合作平台的产业发展,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强“芯”补链,还带来了全球领先的抗癌药。3年前,百济神州成为首家落户知识城的企业,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PD-1将实现“广东智造”。

  “今年以来生产基地有了实质性进展。我们拿到了药品生产许可证,设备、人员等都已到位,质量系统已建立,已经完成相关的工艺验证,开始临床批用药的生产。”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刘建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企业可迅速实现产业化,完成研、产、销价值链整体化。

  以中新合作平台为桥梁,更多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在此生根发芽。新加坡百吉生物集团董事兼总裁陈秩静说,新加坡百吉广州研发中心的EB病毒相关疾病的创新免疫疗法,正在与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医院和PI进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

  “我们将抓好以GE-龙沙、百济神州为龙头的世界级生物医药园和以中国纳米谷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以宝能汽车、小鹏汽车、百度阿波罗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以粤芯芯片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发挥中新合作优势,争取更多突破、引进更多项目。”冼银崧说。

  更多的合作空间正在开启。6月,深圳和新加坡签署了8份合作谅解备忘录,涉及电子贸易、数字身份互认、科技人才交流培养、创新创业、跨境仲裁等领域。其中,将新建亚洲中小企业中心,支持中小企业构建一个由买家、卖家、物流服务提供商、融资和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组成的生态系统,该系统预计于2020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霍建国认为,在广东和新加坡的经贸合作交流中,下一阶段更要下大力气发展知识经济,将商业资本引向这块投资,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和高科技投资的比例。

  双循环下抢抓大湾区机遇

  在新加坡凯德集团旗下的广州腾飞园,一期产业园已开发落成约25万平方米,进驻企业100多家,其中约1/4为新加坡企业。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优质企业进驻扎根,为腾飞园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提供持久动能,助力知识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示范区。”凯德集团(中国)地产与城镇开发首席执行官、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陈培进说。

  在中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双循环”正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重点。

  “中新知识城建城的10年,正是蔡司在华投资发展最快的10年。”蔡司光学中国区董事长、总裁彭伟说,集团将着重结合中国市场需求,继续深耕广拓,投入更多资源与努力,以回馈中国用户的殷切期望。

  在陈秩静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促进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最佳对接区。“大湾区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内需潜力、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政策空间,使我们有更好的项目孵化平台并获取有效的临床数据,造福患者。”

  最近开始布局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仙途智能科技广州公司,树立了三年内在大湾区布局2000辆自动驾驶清扫车的目标。该公司总经理李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

  一方面,依托国际大循环,大湾区不断拓展融入国际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依托国内大循环,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支撑产业要素流动的重要节点枢纽作用,深度嵌入国内产业链环节。

  “大湾区是我们产品的主要市场,湾区经济融合发展,为企业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洪庆隆说,双循环格局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持,让企业落子广东投资更加有信心。

  ■聚焦

  “大湾区新知”网络专题将上线

  新政策·新机遇“一网打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各项便利措施政策不断出台。新加坡企业、青年将迎来哪些机遇?如何参与其中?中新建交30周年之际,“大湾区新知”网络专题将于11月下旬在联合早报网上线,带来最新政策、最优项目、人气美食等全方位一手资讯。

  该网络专题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打造,设置大湾区项目简介、政策解读、合作动态、文化生活、旅游美食等板块,利用双方资源优势,挖掘两地合作项目一手资讯,发布与东南亚读者相关的会议、活动信息。

  网络专题还将设置读者互动功能,聆听读者反馈,不断优化内容。

  后疫情时代,各国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中国推动全面开放、保持长期发展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中两国关系中越来越重要,新加坡与大湾区之间的信息传播需求亦随之增长。

  上述两家媒体集团在2019年新粤合作理事会上签署合作意向书,将通过旗下联合早报网和南方英文网牵头,帮助读者了解两地社会民情的最新动态。

  记者 昌道励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