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活力创新轴
广州的服装和日化等传统产业比重太大,批发市场档口、写字楼供应面积、购物中心面积已经过剩(低收入人口太多,消费能力弱),加上退二进三过于积极,招商能力又未能及时提升,导致税收、工业营收、GDP、500强企业等指标落后。拥有增城西站货运枢纽的增城区,过去7年大搞房地产,职住失衡加剧。为了改变现状,广州已经在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带。广州第三轴——活力创新轴,北起知识城、南至南沙科学城,串联东部中心、狮子洋增长极等重要战略节点,贯通广州南北、缝合湾区东西,区域面积约1567平方公里。
广州过于重视中心城区,郊外暂未形成强有力的增长极。白云机场周边产业少,空港都市一直未成形。南沙自贸区,暂未能形成与深圳前海、海洋会展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顺德中心城区高效互动的交通网络。
科技创新是广州的生命
产业(人才吸引力)、交通(物流和客运)、景观(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是广州发展永恒的课题,科创产业薄弱让广州常常受批评。
乐观看,广州创新策源有支撑:拥有全省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拥有全省61%的省重点实验室(241家),聚集全省超过50%的高校(83所),高校中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占全省97%。悲观看,广州科技创新非常弱小:全球城市创新排名第38;创新排名国内第8;2022年R&D经费占GDP比重3.43%;大学城周边高新技术企业密度仅为中关村的1/12;广州“小巨人”企业数量未进入全国前十。目前广州规上工业总产值远远低于深圳、苏州、佛山,未能匹配一线城市地位,增城、花都、南沙的工厂太少。招引科创企业落户广州、形成新质生产力,相当急迫。
广州村级工业园用地总面积占总工业用地的1/3,但工业产值仅为全市产值的10%。今后的解决办法应当是:村级工业园只允许工改工,不要改为住宅用途。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功能定位,是未来十年广州加快自主创新、凝聚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能级的方向,新定位有望破解固化的藩篱。
广州国际机场、海港、铁路枢纽齐备。但广州外联交通:莲花山通道、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佛穗莞城际、深南中城际、肇顺南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中南虎城际等至今都没有实施。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目前还需加快补短板:围绕知识城、新塘站、莲花湾站、庆盛站、南沙站、琶洲站等6个区域交通枢纽,打造功能复合的湾区交流与服务平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竞争,终极是人才的竞争。交通之外,还需要科研经费、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供给能满足科学家和企业领军人才需求,真正能吸纳全国优秀科技创新专家。
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安徽、湖北的年轻人涌向深圳就业、置业、创业,广州要学习。广州因海而生,当下需要向海而兴,利用好大湾区复合产业网络,与深圳加密产业协同、人才互动。
《广东地理》建议,2025-2030年应建设莲花山通道,大力开发番禺东部,作为广州南拓跳板,解决南拓跨度过大难以接续势能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