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
“梅州要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作出贡献,就要按照生态发展区的定位,筑牢生态屏障,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探索生态富民强市路子,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君铁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广东的生态发展区,梅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建设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富有质量和效率的产业体系,推动生态富民强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柯鸿海 唐林珍 陈萍 通讯员 辜昀玥
做好山水文章
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春日的梅县区雁洋镇美景醉人,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雁鸣湖、灵光寺等旅游景区让人目不暇接,三步一景,五步一画。
“去年以来,雁洋镇围绕建设梅州‘卫星城’,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业建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雁洋镇党委书记王宏基说,雁洋镇在建设特色小镇中,共谋划了总投资33.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全面提升道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目前,这23个项目的建设顺利推进。
雁洋特色小镇是梅州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是梅州最大的优势。但长期以来,梅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实践上,成果不够突出。为进一步厚植生态人文优势,加快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梅州把特色小镇建设当作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探索生态富民强市新路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
“我们将依托资源禀赋,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点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发展小镇经济,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梅州市发改局总经济师吴特宏说。
今年初,梅州印发了《梅州市2018年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以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创新转型、打造宜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上下联动,在建好梅县雁洋、丰顺留隍等6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基础上,培育发展8个市级特色小城镇、11个市级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进而通过示范点建设,推动梅州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
突出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产业体系
今年2月7日,梅州市委、市政府与省农业科学院签订《共建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市框架协议》,共建乡村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市;3月23日,梅州市与省科学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梅州设立绿色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
开春以来,梅州在谋划产业体系建设上动作频频。这是梅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实走好生态富民强市新路的具体行动,也是梅州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打牢现代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的重要体现。
为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梅州围绕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抓好产业体系建设。
为打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梅州致力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高铁、高速公路等对外快速交通体系建设,真正缩短梅州山区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融入全省两小时经济圈。目前,梅州正奋力加快“龙岩经梅州至龙川”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动工建设。
同时,梅州大力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深化穗梅产业共建,把省级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梅州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梅州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制定改革方案,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打响“梅州山品”“梅州农品”“梅州硒品”品牌。
此外,梅州着力加快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构建科学发展格局
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梅州是广东生态发展区,辖区内八个县(市、区)中,梅江区、梅县区部分区域属重点开发区,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均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五华属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目前,梅州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06%,居全省首位。
按照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立足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梅州正积极探索建立推动梅州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通过前期的“深调研”,梅州初步按照区域内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为抓手,加快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格局,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的实践中,梅州将围绕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的内在要求,把发展生态产业当作第一经济来抓,优化重构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测评体系,把生态富民强市的目标项目化具体化,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
为推动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梅州还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生态环境基础。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持续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深入实施“水十条”,落实“河长制”,推进“南粤水更清行动”。全面实施“土十条”,开展企业用地环境质量调查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深入实施“大气十条”,加强工地道路扬尘、工业源、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狠抓黄标车淘汰工作,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数读
建设投资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达810亿元,增长24.5%
◎26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其中,列入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40%
生态环境
◎森林覆盖率75.06%,居全省首位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9.1%,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90%以上
社会治理
◎率先在全省实行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市政务中心窗口办理时限提速42%,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居粤东西北首位
◎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再获全省第一
■对话
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君铁:
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梅州力量
“我们要在深化省情市情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精准、更加有力、更加扎实的措施,做到纲举目张、整体推进,全面落实好‘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近日,梅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谭君铁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梅州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
谭君铁说,学习贯彻关键在于落实,目的在于推动发展。梅州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按照省委的要求,结合梅州的实际,梳理重点工作,研究具体措施,形成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立足粤北打牢产业基础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梅州将如何贯彻落实?
谭君铁: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战略全局和广东发展实际,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殷重托,这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梅州赶上全国全省发展步伐的必由之路。梅州要努力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积极探索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按照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立足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对“八山一水一分田”进行全面保护,对有条件发展新型工业的地方进行重点开发,完善政绩考核评估体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积极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格局,探索推动梅州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广梅高新区为核心,以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为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现代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与生态发展区相适应的新兴产业。以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各类专业人才集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牢现代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
三是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突出抓好梅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陆港建设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强与侨领和乡贤企业家的联系,通过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海外经贸文化联络处和客商社团等平台,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
四是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多年来,梅州大力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排在全省前列,并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我们将围绕把广东打造成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的目标,进一步发挥优势,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要义,发挥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水平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
下硬功夫推动创新发展
南方日报: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梅州将有哪些举措,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
谭君铁:梅州经济落后、创新发展的短板突出,尤其是在产业体系方面。因此我们将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主动作为,完善政策,创造条件,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一方面,要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实施“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力争今年各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去年增长20%以上;另一方面,要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通过产学研合作、设立企业研发机构、深化穗梅产业共建、引进外来高企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亿元级、十亿元级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同时,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并加快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形成3个左右的百亿元工业产业。重点抓好与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的合作,充分发挥绿色健康产业技术(梅州)研究院的作用,建设国家级或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把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人才新政,建设院士驿站、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和产业孵化园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梅州籍院士多、大学校长多的优势,实行柔性引才政策,筛选骨干企业与科研团队、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从体制机制入手,从环境营造上着力,积极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推动创新。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南方日报:做好各项发展工作,党的建设至关重要。梅州将如何进一步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谭君铁:办好梅州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去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围绕省委“三个决不允许”的要求,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我们把肃清流毒工作作为加强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革命性锻造的一次契机,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讲政治、立政德,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带动全市上下共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时,我们以肃清流毒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研究制定推进基层党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着重从制度、队伍、阵地、经费等长期制约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入手,努力打开发展新局面。我们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把扫黑除恶与涉农领域腐败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对贫困村实行巡察全覆盖,有效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