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让顺德制造业更具竞争力。 戴嘉信 摄
(南方日报8月8日讯)5日,佛山市顺德区出台《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区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装备制造业,并提出5年内实现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成为与家电产业并驾齐驱的经济新增长极。
作为广东经济强区,顺德以制造业见长,拥有中国家电之都、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等称号,每年产出数千亿工业产品。
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顺德为何要选择装备制造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重点?该区又有何底气成为珠江西岸机械装备产业带的核心区?
诱因:机械装备再造产业“新红利”
“企业转型催生对机械装备的巨大需求,正是促使政府‘出手’扶持产业的首要原因。”顺德区有关负责人说。
“1秒钟就能生产1台微波炉。”走进格兰仕最新落成的生产车间,一台微波炉从组件→预装→总装→打包→堆垛→传送入仓→科学仓储→自动化出库,一气呵成。“我们是用造汽车的装备来生产微波炉。”格兰仕有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该集团宣布斥资30亿进行自动化工厂升级,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统计显示,新工厂的单线人均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升了62%。
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是机械装备给顺德制造带来的“新红利”。而在效率提升的同时,越来越智能化的设备也进一步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减少了工资成本支出。
在广东樱奥厨具有限公司车间内,5台打磨机器人正不停工作,在上下翻飞之间,它们已经完成了水槽制造中磨侧、推面、做角等三道工序。“两个工人就能操作5台机器人。”樱奥总经办经理陈从汉说,以制造20万个水槽为例,采用新机械手的生产线仅需13个工人,为原来的1/4。
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淳团队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今年已见成效。“以前一人操作一台机器,现在一人操作六台机,缓解企业招工难的瓶颈。”顺威高级部长丁斌说。
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比人工操作有着更加稳定的质量品质。以樱奥厨具为例,同一道工序,采用手工生产需要50名工人,产品一次合格率只有60%;采用机器人后仅需18名工人,产品合格率高达90%。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该公司也赢得了德国、美国等客户的订单。
比樱奥厨具和顺威精密更早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是美的集团。早在2010年,美的家用空调就在各个车间广泛应用各类三轴、四轴机器人。一年后,该公司提出“精品战略”,机器人因能够更精确地对一些工序精心加工,保障产品质量而被广泛使用。2012年,美的空调又成立了专业的机器人设计加工团队,自主研发电子、钣金加工装配机器人生产线。根据报道,美的家用空调实施依靠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来提升人员效率和产品质量计划后,生产员工将由2011年的5万人减至2015年的2.5万人。
笔者走访发现,从大中企业到小微企业,从家电制造到各种传统制造,处于转型升级中的顺德企业正催生一个机械装备应用新浪潮。
基础:机械装备成第二大超千亿支柱产业
顺德要成为珠江西岸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区,除了依靠强大市场需求,更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
提起顺德,很多人会联想到家电制造,却很少会将其和机械装备业放在一起。但实际上,作为老牌制造基地,顺德机械装备产业,尤其是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领域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江湖地位”。
历经多年发展,顺德已经成功跻身广东三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形成了陈村压力机械和陶瓷机械、容桂机械模具、伦教木工和玻璃机械、勒流交通机械、大良塑料机械、科技工业园汽车配件、勒流滑轨铰链等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和行业特色明显。其中陶瓷机械、木工机械、锻压机械、塑料机械四者分别占广东市场份额的90%、60%、40%和30%。
近年来,尽管同样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但顺德机械装备制造业却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该行业以1056亿元的产值成功迈入“千亿俱乐部”,成为该区继家电业之后第二个超千亿的支柱产业。随后的2011年、2012年、2013年,该行业分别以1284.5亿、1310.7亿、1457.9亿的“亮眼”成绩夯实其产业地位,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1.5%。
这种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现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传统产业发展中并不多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态势还在持续,后劲很足。统计显示,今年1—6月,顺德装备制造业在萎缩的市场困局中逆势增长,产值超过52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1%。
如此“抢眼”表现的背后,是顺德培育了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企业作为支撑。科达的陶瓷机械、震德和伊之密的注塑机械、广锻的锻压机械、万联的包装机械、顺特的干式变压器、申菱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丰凯的高档纺织机械等,均是领先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主导产品。从全省层面看,顺德区全区共有6家企业入选省50强装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12家企业入选100家重点培育企业,分别占全省的12%。这组数据不仅远远领先于全省县域,更跑赢了诸多地级市。
正是基于这种雄厚的实力,国家工信部在2011年底就批复同意顺德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当时唯一的“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
方向:发展智能制造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顺德发力机械装备制造业更出于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长远考虑。
30多年前,地处珠江西岸的顺德,凭借土地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港澳为师,成功切入全球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造就了高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30多年后,当初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红利”已日渐消失,初步完成资本和技术积累的顺德企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产业梯度转移规律的双重“夹击”。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被视为全球经济走向的一个新“分水岭”。回顾过去几年,全球工业领域的智能化、自动化竞争日益激烈。而放眼东南亚各国,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正成为中国制造的强力竞争者,分食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蛋糕”。
在这种背景下,顺德制造业该何去何从?对此,顺德区区长黄喜忠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发展装备制造业是顺德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因为,作为工业的“母机”,装备制造业可为传统制造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锻造出新的产业竞争力。
去年10月,顺德区政府和省经信委签订框架协议,选址顺德高新区建设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引进智能装备、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应用项目,打造高端企业集聚、产业链条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的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在国内政产学研合作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情况下,顺德机械装备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寻求国际合作来推动产业提升。”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进一步指明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为此,他于今年4月亲率顺德机械装备制造商会20多位企业家赴欧洲考察,重点学习德国经验,打开“两德”合作的“新大门”。
■剖析
“十大工程”促装备业逆势上扬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广东制造的前沿地带,顺德区委、区政府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就已意识到,装备制造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并专门针对该行业出台一系列扶持办法,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远胜家电等其它支柱产业。
早在2010年,该区就出台关于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及两个扶持办法,设立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从财税、项目、融资、平台等七大方面对装备制造业进行扶持。这也是顺德首次单独针对一个行业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
2012年,该区又专门召开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会,发布《顺德区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明确行业未来五年行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重点实施数控一代、机械城、产业联盟、技术改造、“两化”融合、首台(套)产品、本土产品供需、战略并购、发展载体和信息平台等10项工程,推动全行业升级。
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顺德装备制造业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上升态势。顺德经济部门的一个调查显示,该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已达15.5万元/人,远高于家电业每人12.6万元的平均水平。
(撰文:张培发、高绮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