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带动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全面超越珠三角地区。去年,粤东、粤西、粤北各市经济增幅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0.9个和1.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企稳回升重要增长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广东通过建立“倒逼机制”,实施“三促进一保持”(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
做好“双转移”,广东“舍得下本钱”。早在2008年5月,广东省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决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拿出400多亿元资金,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免费技能培训、高标准建设产业转移园等。
在推动“双转移”过程中,各地市、县(市)紧紧围绕“突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集聚”目标,着力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上下功夫,努力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和工业企业分散无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引进附加值高、技术溢出效应强、产业带动大的项目,提升了产业转移园的产业集聚能力。目前广东已形成一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
梅州市充分利用穗梅对口的优势,与广州市一起制定了鼓励广州企业和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进入园区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梅州的集聚和发展。在穗梅两市的牵线下,梅州本土企业广东强华汽车发电机公司与广汽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由强华出技术、广汽出资金,双方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内共建新的强华公司,为广汽即将推出的自主品牌轿车配套生产发电机。目前,广州有8个项目落户梅州产业转移园区,投资总额达6.4亿元,既促进了梅州汽车产业的集聚,又让广汽集团拥有了自己的电机企业。
“重污染的企业我们不要,无效益的企业我们不要,耗资源的企业我们不要。”地处粤北山区的南雄通过与珠三角城市的“对接”,成功实现了自身产业结构的新调整。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就引进精细化工及配套企业86家,其中投试产企业18家,在建、筹建企业有68家,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成为山区县市探索产业集聚的一张名片。
这样成绩斐然的产业转移园在广东还有很多,河源打造出手机产业的关联企业群;揭阳在调整原有五金产业布局的同时,又形成了石化及下游配套产业园区;茂名借力珠海,建起了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清远则把目光投向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上……
据悉,到2012年,广东省还将规划建设1至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打造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