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夯实基础_产经动态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粤东西北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栏目:产经动态 点击量:3,034 发布时间:2016-03-18

  每年都有近亿部智能手机从河源销往世界各地,“云计算”在云浮的“云谷”湿地渐成集群,比亚迪进入汕尾从招商到开建仅仅40天……“创新驱动,绿色崛起”已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主题。

  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溢出效应的日益显现,一批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陆续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环珠三角经济带加速隆起。“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准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既直接与广东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相关,又维系着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省委书记胡春华近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粤东西北地区的崛起已呈现出一些突出特点:不走粗放式“先发展后治理”老路,以新兴产业引领后发崛起;不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受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带动,环珠三角核心地带以及外围沿海城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增长点百花齐放。

  2016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粤东西北地区将继续扭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推动一体化发展,并深化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广东稳步迈进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抓重点

  “三大抓手”推动加快发展

  阳江加入珠中江经济圈,“广佛肇+清远、云浮”构建新型都市区,汕尾和河源加入深莞惠经济圈……近年来,一系列“融珠”的消息接踵而至,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地域界限愈发模糊,密切互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随着珠三角经过持续结构调整,重新驶上快车道,其溢出效应越来越明显。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数据十分喜人,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51个,其中19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3个年产值超过500亿元。河源高新区2015年成为了粤东西北首个国家级高新区,其主打产业电子信息业主要承接的是深圳的转移;第二个国家级高新区清远高新区则主要承接广佛的产业转移。

  环珠三角经济带隆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经济总量渐渐赶上珠三角。目前,粤东西北排名前几位的地级市经济总量已超越部分珠三角城市。

  日益壮大的经济实力给粤东西北地区带来信心,尤其是在土地等基本发展要素相对充分的形势下,其后发优势愈加明显。比如在河源,中兴通讯整合在深圳的20多个分散生产基地,整体搬迁至河源,达产后上游产值预计超过1500亿元,这将带动河源的工业产值翻一番。

  在2015年,还有一件大事对粤东西北影响深远——广东实现“县县通高速”,揭西、陆河等最后8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市)迈进“高速”时代。

  此前,作为“三大抓手”之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困扰着粤东西北。省委、省政府精准地找到了症结所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在“十二五”末解决了这个最紧迫的问题。随着路网的打通,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互动更为便捷,产业的转移也更趋频繁。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这一抓手也有着明显的进步,各市的新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共同特点是十分注重产城融合。比如,云浮新城正在倾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提出打造绿色轻资本城市综合体;汕头华侨试验区更是提出要建成粤东CBD,宜商又宜居;粤东西北中心城区的扩容,聚财又聚人气。

  调结构

  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

  尽管发展态势向好,一些紧迫的现实问题仍在督促粤东西北踏实前行。

  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长率为8.1%,被珠三角反超0.5个百分点。在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下,“调结构”摆在了粤东西北发展的重要考量之中。

  分析认为,经济总量不足是粤东西北的普遍现实,而如何处理好“做大”与“提质”的关系十分关键。在此方面,云浮近些年的发展方式值得借鉴。

  尽管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云浮市委、市政府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仍是其当前的突出问题。云浮做大总量的路径是以“四新一特”产业来带动,而非一味地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目前云浮规划了3000亩云谷,云计算产业有望在五年内初成规模,届时预计将有百家以上云计算企业入驻,形成百亿元以上产业规模。

  与云浮相似,目前一些粤东西北城市呈现出来的突出特点是,承接产业转移时不再“来者不拒”。河源高新区对污染环境项目“一票否决”,近年拒绝了总投资额达400亿元的350多个项目;云浮新城坚决排除污染产业,而正是由于原生态湿地保存良好,其吸引了华为等多家IT巨头企业的抢滩,从而带动了云产业集群。

  类似的场景也在汕尾出现。深汕特别合作区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其目标是建成一座150万人口的新城。高标准的规划让深汕特别合作区具备了“创新特质”,尽管成立仅仅两年多,但投资企业纷至沓来,比亚迪年产值超过200亿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动工,腾讯、华润、中广核等也纷纷进驻。

  作为连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洼地”,具备后发优势的粤东西北地区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比如针对长期困扰园区发展的征地问题,各地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想了各种对策,一些难题也有效化解。以陆丰为例,“零和博弈”的思维正在被政府和群众“双赢”的思维所取代,在深汕高速霞湖出入口改造工程中,陆丰征地开始即付一半征地款,两个月内余款付清,“征地难”变成了“少障碍”。

  解难题

  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协调共进

  粤东西北地区的崛起引来了更多优质资源的聚集,一些长期困扰地方发展的“沉疴”也得到解决。

在老工业城市韶关,产业结构和企业所有制“两个单一”问题很突出,当地通过培育八大战略支柱产业找到解题思路,其装备制造业更是全面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一些重大利好,正在刺激环珠三角经济带的城市驶上发展快车道。

  粤东地处广东自贸区和海西自贸区的结合部,“左右逢源”成为其崛起的契机。在汕头华侨试验区,学习自贸区经验成为了一种自觉:如果不主动对接就会沦为两大自贸区的边缘,主动融入方能充分接受两大自贸区的辐射。

  除了粤东西北主动融入,珠三角也转变了帮扶方式。对口帮扶工作已经被嵌入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协调共进。

  与传统的帮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不同,全面帮扶更多地应用了市场的力量。为了推进资金需要量极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对匮乏的粤东西北城市中,有不少引入了PPP投融资方式,即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离珠三角更远的城市亦有“雄心壮志”。湛江正在全力打造“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潮州欲从“省尾国角”变成“省际合作前沿”,梅州则希望成为潮汕平原北上开拓的“腹地枢纽”。在这些切合实际的新定位引领下,粤东西北发展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两大引擎”共同发力,广东2015年经济增速较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为全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粤式反转”成为现实。有专家认为,未来几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将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态势,共同为广东经济社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样本

  中德金属生态城对接“德国工业4.0”

  以工匠精神打磨升级“揭阳制造”

  位于揭阳的中德金属生态城,主打产业令人惊讶,电镀这个常常与污染挂钩的产业在这里得到新生。

全国首家采用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园区、全国首家所有入园企业均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园区、全国首家所有入园企业均实现清洁生产园区、全国首家所有电镀废气收集率达到90%以上园区、全国首家采用预警系统、在线监控、自动化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园区,5个“全国首家”,令中德金属生态成为了粤东西北转型升级的样本。

  数据显示,2015年揭阳制造业对GDP贡献是60%左右,在全国这个比例是40%左右,而德国是30%左右。“揭阳制造”对接“德国工业4.0”的愿望尤为迫切,开园至今的两年里,中德金属生态城初具规模,26个中德合作项目落户,累计投入资金50.4亿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德期间,两国领导人见证了中德再生资源基地项目签约;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两国总理见证了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和电镀“零排放”合作项目签约。

  分析显示,“揭阳制造”目前的发展水平介于2.0—3.0之间,距工业4.0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揭阳与德国最大的工业园区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正在共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创建德国先进技术合作中心、德国退休工程师引进中心,并组织对德合作企业家“百人团”队伍到德国谈合作。

  “现在不少揭阳企业家不断地往德国跑。”揭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开展务实的合作,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出来,并由此产生灵活的市场推动力,这是揭阳创新驱动、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升级“揭阳制造”,需要呼唤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为了解决人才瓶颈,揭阳正在全力筹划与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共建首家中德双元制应用科技大学。为了获得最直接的投资信息和最前沿的技术工艺,揭阳已在德国设立了6个办事处,6个欧洲科研机构明确将入驻共建金属科技中心及成果交易平台;两地企业家互访每月超过5批次,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为此开通3班赴德国际通程航班。

  代表委员热议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继续扭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条件。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远连南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支部书记何桂芳看来,交通问题已成为粤东西北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我们村有的村小组之间距离很远,有些地方车进不去,只能靠步行。这些村庄出产的木头,价格要比市场价低30%,因为这三成的价格要用来付车费,否则根本就卖不出去。”何桂芳说。

  交通基础设施区域不平衡,不但制约了珠三角地区向外的经济辐射,而且制约了广东省向周边省区的辐射。近几年,广东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使粤东西北成为紧密连接珠三角和周边省区的重要纽带。201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逾68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按照计划,2017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超过8100公里。

  如何让粤东西北地区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表示,广东首先要把“三大抓手”继续着力推进,同时要推进一体化发展,包括支持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推进湛茂阳沿海经济带、汕潮揭城市群等建设,支持广清一体化,并推动环珠三角城市融入珠三角发展。

  尽管经济后发,但粤东西北地区有一个清醒的共识——不能以“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紧跟科技浪潮,既做大总量又做强质量,成为粤东西北地区近些年发展的普遍特点。

  “梅州作为粤东北的生态屏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应该内化与心,外化于行。”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市长谭君铁表示,践行绿色发展,是梅州保持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核心要求。当前,梅州正抓紧两大建设,一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二是争创国家级的绿色生态文明示范区,提升环保和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

  谭君铁说,“十三五”期间,梅州将推进“一区两带”,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区”是省里批准成立的嘉应新区,“两带”是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带。后者以充分发挥文化、生态和苏区优势,统筹发掘梅县、蕉岭、平远、大埔、丰顺等旅游资源,发展文化、生态、健康、旅游等特色产业。

  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不仅关系着广东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也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2013年,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在振兴粤东西北的战略布局下谋划解决贫困问题,力图消除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广东经济社会转型的长期阻滞。

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和平县水果研究所所长刘忠平认为,要提高广东农村农业竞争力,首先要加快土地流转,才能真正规模化开发。大型农场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喷药、施肥都讲究标准化,没有一定土地规模施展不开。其次要在广东推广标准化生产,这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第三,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政策,包括金融机构在投融资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国家要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鼓励农民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

  点赞南粤

  ●要发挥地缘优势并使其价值最大化,粤东、西的港口群可以考虑更主动融入珠三角城市群,通过打通内外部通道把珠三角、港澳、海上丝绸之路、东盟连接在一起,以充分享受全球化物流、资本流、人才流红利。——国务院参事王辉耀

  ●在传统概念中金属加工业产生污染,但德国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处理技术,可以控制污染,变废为宝,金属和生态绝不是站在对立面。这些先进的环保技术正在引进中国,和揭阳的产业结合得非常好。——德国国家品牌战略首席执行官德非思

  ●信息技术正迅速缩小市场与贫困的距离,广东也在充分利用市场作用,将农村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而清远市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探索并率先让电商进入农村,进入贫困山区,更是让广东在发挥市场的扶贫功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

  ●粤东西北发展不仅是招点商就可以,而是要在招商引资之前就有一个顶层设计,比如考虑如何将自身与珠三角、湖南等泛珠三角省市,甚至是自贸区联动起来,共同进行创新驱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

     南方日报记者 顾大炜

     特派记者 李书龙 黄伟 毕嘉琪 靳延明

     南方杂志特派记者 向松阳 张宁宁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