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表议案建议看经济第一大省如何“再造一个新广东”
在刚刚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广东代表团格外引人瞩目——3月7日上午,广东团在驻地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吸引100多家新闻媒体参与。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的社长专程从巴黎飞来北京,他表示,广东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和“晴雨表”,很关注广东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新作为。现场一位外省媒体记者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发源地,他想来看看广东在解决城乡差距上有什么高招妙招。
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团共提出议案7件、建议512件。这些议案建议,集中在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产业科技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饱含着人大代表对广东继续勇挑大梁、领跑高质量发展的新设想、新诉求、新期望。
坚持向改革开放要活力要动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今天的广东,正聚焦“1310”具体部署(“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向改革、开放和创新三大动力要发展空间,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突出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中医药资源丰富,还有独树一帜的岭南医学流派。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建议,制定生物医药健康数字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并构建有效支持生物医药健康行业数字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同时促进研发和应用两端紧密合作,重点打造一批全国性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
李楚源所在的广药集团,是一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业务板块覆盖“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旗下有“陈李济”“王老吉”等12家百年老字号。在开放团组活动中,李楚源用一支“时尚牙膏”讲述了中医药“老树开新花”的故事。2023年,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广药集团完成对康美药业的破产重整,帮助康美药业涅槃重生、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广药集团把发展主题确定为“数字经济年”,将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可以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李楚源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让我倍添信心,也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一手抓科研创新,加快研发更多创新药;一手抓数字化赋能,打造更多数智标杆工厂。”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国众联建设工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西勤聚焦数字经济,认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资源,建议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确保数据资产的确权、交易以及价值评估等有法可依,尽快把数字经济培育成为新质生产力。
聚焦“制造业当家”,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3月8日,小鹏飞行汽车“旅航者X2”从广州震撼起飞,一路飞越花城广场、海心沙,直达广州塔。与此同时,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提交《关于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他认为,低空经济相当于10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从顶层设计来看,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会有巨大的发展。他建议,加快开展飞行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在产品管理、产品认证、标准体系设计等方面做好前瞻性顶层规划,出台配套落地实施方案,推进飞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当之无愧的第一热词,也是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词之一。2023年,广东“新春第一会”聚焦“制造业当家”,为此还发布了“制造业当家22条”。从“制造业当家”到新质生产力,广东这个中国工业第一大省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方面的初衷始终坚如磐石。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2023年,广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1310”是一个顶层设计,在其指引下,广东全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全力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规则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等。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广。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作为经济总量高达13.57万亿元的经济大省,广东最大的短板在哪里?在开放团组活动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坦言:由于地理条件、生产力要素集聚水平不一样等原因,广东客观上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更多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上。
全国人大代表,揭西县坪上镇潭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恒认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他以亲身经历为例,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青年人才回流农村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提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从哪里来?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谢青梅建议,充分发挥地方职业院校教育优势,加大地方农业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立得下脚、留得住心、扎得了根的农业专业人才。
除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广深几乎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若再追加到珠三角九城,其地区生产总值更是占到全省八成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建议,依托湛江建设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宁凌表示,南海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海上经济合作区域之一,但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给海上应急救援保障带来新的考验。湛江作为南海紧急医学救援距离大陆最近的口岸城市,拥有多家大学背景的高水平医院,有着较好的紧急医学救援基础。希望依托湛江市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快部署广东省海上医学救援力量,有效开展海上紧急医学救援,保障南海航运和涉海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最终实现城乡区域相互促进、相互成就?2022年12月,广东借鉴浙江经验,提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2023年以来,“百千万工程”作为广东省的“头号工程”,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基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正在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日前,广东将60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有关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实施。调整事项涉及14个省直部门,涵盖投资、用地、用林、交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在财政领域,广东还印发了《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将财政省直管县扩围至全省57个县(市)。
携手港澳抓紧做实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晓霞介绍,港澳地区在监测网络、评价体系、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内地差异较大,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国际一流美丽湾区。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大湾区内居民交流日益密切,提升跨境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成为大湾区协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他建议中央支持深圳作为试点,简化港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认定条件和程序,延长短期行医有效期,支持深圳探索建立港澳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共享机制。全国人大代表、浩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朱征夫建议,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企业重整中心。朱征夫表示,企业破产重整是重新激活企业生命力的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企业重整方面具备自身特有的优势。粤港澳三地具有“两种制度、三个法域”的独特优势,可同时为大陆法和普通法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重整服务。
潮涌大湾区,风劲正扬帆。2023年以来,粤港澳三地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取得改革新突破。第二批50多项“湾区标准”通过评审,小到月饼、凉茶,大到楼房、冷链,随着准入标准统一,执行流程一致,粤港澳三地间人员、资金、信息的流动速度大大提高,统一大市场正加速形成。
尽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引领的改革,正促进粤港澳三地在“硬联通”基础上探索实现更多的“软联通”。2023年以来,广东通过改革的办法,从粤港澳三地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出发,持续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者:赵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