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示了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共有35个集群胜出,加上2022年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已达80个。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本文将对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以及部分集群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领域分布概况
从领域分布来看,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7个领域,其中,高端高端装备领域上榜的集群最多,达到29个,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上榜的产业集群为16个,第三名是新材料领域,上榜的集群为11个。
区域分布概况
从区域分布来看,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25个省份,其中,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位居全国首位,上榜的产业集群为14个,广东和浙江上榜的产业集群为8个,并列第二。苏粤浙鲁四省数量超总数的40%。
部分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概况
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
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设计、衬底、外延、器件、封装测试、专用设备、行业应用等领域优势互补、快速发展,形成了互相支撑、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目前,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五分之一,制造工艺自主可控水平也不断增强。在河北省政府2023年9月印发的《关于支持第三代半导体等5个细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曾明确指出,打造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鼓励建立京津冀产业链合作激励机制,支持省内第三代半导体企业积极对接京津,开展产业链合作,打造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于一体的京津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未来,北京将积极参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三地集成电路企业融合共生发展,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京津冀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天津市打造了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并举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格局,产业规模逐年提升;河北则将积极开展产业培育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促进政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
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广东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53.18万辆,成为全国冠军。作为全国汽车生产与消费第一大省,新能源汽车为广东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广东初步形成以广深为“双智试点”引领,惠州、东莞、肇庆等周边地市“多点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涵盖整车生产企业、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等关键配套供应商、创新平台机构、网联技术服务方、第三方行业组织等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其中,广州、深圳、佛山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集聚区,东莞、中山、惠州、肇庆等地区则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协调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网联技术、氢能源电池上打造了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广东已建有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国家级示范区,以及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惠州智能网联示范区、肇庆自动驾驶城市路测区三个省级示范区,开放测试路段长度和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浙东工业母机集群
近年来,浙东工业母机产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显著的集聚效应,成为全国工业母机发展的重要引擎。台州、宁波、杭州、嘉兴等地现已集聚了数千家数控机床企业,形成了整机及电主轴、滚珠丝杆、直线导轨等零部件企业协作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2023年,浙江工业母机实现产值1023.6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27.75%,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浙东工业母机产业在区域内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台州依托民营经济,以数控机床、专用机床及工量刃具为核心,集聚了海德曼、杰克机床等2000多家企业,构建高密度产业链;宁波专注于中高端工业母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确立了以减材制造、等材制造为核心,增材制造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嘉兴通过引入国际龙头企业,带动区域整体提升,打造了数控机床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心;杭州则以数实融合和创新驱动为导向,推动产业向新型工业化迈进。这一分工协作模式,使浙东区域在整机、核心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上形成显著优势,大幅提升了整体产业竞争力。
哈尔滨航空集群
近年来,哈尔滨市牢牢把握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奋力建设哈尔滨航空集群,形成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配件加工+应用服务”一体化产业体系,近三年航空装备产业年均增速均达20%以上。目前,哈尔滨积极借助向北开放“桥头堡”的优势,加快形成“一核两区多园”(“一核”为航空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飞机制造及关键零部件;“两区”为哈尔滨临空经济区航空产业集聚区和哈尔滨新区卫星产业集聚区;“多园”为新光飞天光电产业园、激光卫星通信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化特色园区)的航空航天产业空间布局。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山东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11条标志性产业链,由省领导挂帅担任“链长”,并拥有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青岛、烟台、威海为主的山东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聚集区。2023年,山东省与工信部启动部省专项合作,明确提出支持青烟威组成联合体培育创建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海工装备先行先试。2023年10月,青烟威船海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该集群拥有总装建造及配套规上企业140家,上下游企业超600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原材料、建造、配套、服务等于一体,船东、船厂双赢共荣的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青烟威船海企业实现总产值425.3亿元,占全省93%;主营业收入431.3亿元,占全省92.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
上海是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诞生地和海洋工程装备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具备迈向全球船舶海工产业高地的基础优势。为落实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动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凸显大国重器装备的“上海制造”品牌,全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3年10月19日,《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地,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重点造船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推动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带动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集聚力进一步扩大;船用动力环节自主配套率达到90%以上;建成3~5个国家级或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基地,产业可控力进一步增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自主配套率提升到80%以上。
盐常宿淮光伏集群
盐常宿淮光伏集群以盐城、常州、宿迁和淮安绿色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四市全域为实施范围。盐城、宿迁、淮安三市均是革命老区,是江苏省绿色光伏重要的产能集聚区;常州与盐城是江苏省内南北结对合作城市,合作共建了常州盐城工业园区。2023年,集群总产值达到370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5。
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
由苏州市独立申报,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核心区内集聚高端科技仪器相关企业700余家,培育8家上市企业,产业总规模近400亿元,bms芯片检测设备、力学试验设备等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内,苏南五市在特钢和高端合金细分领域均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南京市侧重打造以南钢为龙头的高性能特种钢板产业链,无锡市侧重打造以兴澄特钢为龙头的高端特钢棒材产业链,苏州市侧重打造以沙钢为龙头的优特钢线材产业链,常州市侧重打造以溧阳宝润为龙头企业的高品质不锈钢产业链,镇江市侧重打造以天工国际、图南合金为龙头的高端合金产业链。
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
以长三角一市三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西省全域为实施范围,上海临港新片区、江苏无锡、浙江杭州、安徽六安、江西南昌为集群核心承载区。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
新一代信息通信是深圳工业“拳头”产业。当前,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已形成重点领军企业头雁领飞、众多细分龙头企业深耕细作的格局。从产业结构看,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网络通信、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近万亿元,超高清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前1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均落户深圳,类似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新一代信息网络重要领域的超级企业,有力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现已具备先进院、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先进电子材料创新研究院等科研主体,建立企业联合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多渠道、立体式、全方位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与生态形成创新网络群,依托集群跨领域覆盖和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跨界跨域探索出新的应用示范场景。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2022年产值达2.48万亿元,占全国六分之一。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下,生命健康产业是京津冀地区主导产业之一,京津冀三地生命健康产业进行互补协作发展。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在京津冀地区集聚相关企业5300余家,2023年集群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近3900亿元,一批优质企业发展壮大。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形成覆盖生物药、化药、中药、医疗器械全产业板块、“技术研发—临床试验—检测审批—生产加工—销售流通”全流程的生命健康创新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和强大引擎,初步形成以“企业、知识机构、服务机构”高度聚集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上海集成电路集群
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和集成电路的领头企业,经过从无到有的60多年发展,已形成了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及其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2023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截至目前,上海聚集了超过2000家集成电路行业重点企业,汇聚了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集聚了国内50%的集成电路行业创新资源。上海市各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呈现“一体两翼”空间布局,“一体”即为浦东新区;“南翼”包括松江区的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区的“碳谷绿湾”产业园、电子化学品专区,奉贤区的工业综合开发区,青浦区的青浦工业园区;“北翼”包括嘉定区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徐汇区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普陀区的桃浦智创城,宝山区的宝钢基地。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
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创新高,推广新能源汽车35.4万辆,私人新增车辆中纯电动占比超过50%,提前完成上海市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行动任务目标。截至2023年末,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在上海,以上汽、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整车企业接连推出“爆款”车型,零部件和软件服务商围绕汽车芯片、固态电池、智能座舱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全面强链补链。华大半导体、地平线、芯旺微、加特兰等企业先后推出一批汽车芯片,华虹、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企业也加速布局汽车芯片制造。
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近年来,株洲围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深耕细作,通过打造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改造、要素协同互补、创新平台建设等途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诸多新纪录,形成国内最完备的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体系,诞生全球首个千亿规模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目前,株洲已经成为中国中车集团布局产业最多的区域,动车组出口份额全国第一,牵引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是全国该行业产业规模最大、产品谱系最全、创新实力最强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集群规模达1600亿元,增长6.7%,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崛起了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国际“产业新地标”。
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节点,东莞连接两大科技创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产品门类广泛、品种齐全,是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中,以智能通信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智能手机作为终端产品,东莞已形成了“原材料-元器件-模组-整机代工”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2023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全国排名第四。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品牌厂商,华勤系、以诺等代工系龙头企业,以及立讯精密、生益科技等一批在产业链细分领域居首的隐形冠军企业齐聚东莞,形成了以智能手机、智能穿戴、VR/AR等研发设计和整机生产为主,产业链配套为辅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第一。
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
目前,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已累计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20多个,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交互、语音控制、数据治理、知识工程等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语音交互、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多项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占据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标准话语权。据统计,2015-2023年间,平均每年新增授权专利超过800件,累计超过400款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正成为这条新赛道上的“先行者”“探路者”。
名 单
1 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
2 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
3 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
4 包头稀土新材料集群
5 浙东工业母机集群
6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
7 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
8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
9 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
10 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
11 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
12 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
13 大盘绿色石化集群
14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
15 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
16 哈尔滨航空集群
17 乌昌石光伏集群
18 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
19 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
20 青岛仪器仪表集群
21 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
22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
23 沈大工业母机集群
24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
25 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
26 盐常宿淮光伏集群
27 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
28 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
29 沈阳航空集群
30 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
31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
32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
33 金台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集群
34 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
35 滇中稀贵金属集群
36 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
37 无锡市物联网集群
38 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
39 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
40 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41 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
42 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
43 杭州市数字安防集群
44 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
45 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
46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
47 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
48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
49 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
50 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51 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
52 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
53 西安市航空集群
54 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智能装备集群
55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56 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57 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
58 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
59 潍坊市动力装备集群
60 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
61 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62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
63 武汉市、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汽车集群
64 长春市汽车集群
65 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
66 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
67 宁波市磁性材料集群
68 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
69 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
70 宁波市绿色石化集群
71 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
72 上海市张江生物医药集群
73 深圳市、广州市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74 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
75 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
76 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
77 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
78 呼和浩特市乳制品集群
79 佛山市、东莞市泛家居集群
80 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