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厂房拔地而起,等待企业“拎包入住”……元旦刚过,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处处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持续奔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产业平台”一直是产业发展的高频词。平台不仅是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能直观映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正是阳东区“做大工业、做强产业”的主战场。
当前,阳东提出做大做强做优“1+3+3+X”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产业主要承载地,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正抢抓机遇,亮出“熟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等多项招商引资“法宝”,不断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入驻企业服务保障,吸引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来阳东筑梦,在阳东圆梦。
汇聚多重优势
打造投资洼地、价值洼地
去年以来,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阳东提出全力发展绿色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一港六园一基地”海洋牧场、五金刀剪等“绿蓝金”三张产业王牌。作为绿色和金色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据介绍,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下称“阳东经开区”)为省级开发区,其核心区及托管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现有登记在册制造业企业近2700家,包括规上企业158家、存量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家,其中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外,区域内还有阳江核电、十八子、木森、鼎宝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2024年,经开区(含托管一区)新上规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9%。经开区内有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江阳东产业园区(下称“阳东产业园区”),已纳入阳江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3个省级产业园范围。2024年,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园区持续承接珠三角等地转出的高品质紧固件、智能装备、电子电器、五金刀剪等产业,其中五金刀剪行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5%,出口约占全国出口量的51%,全国刀剪企业30强中的18强企业落户在此,推动着园区被评为“五金刀剪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区”“省级特色产业园(五金刀剪)”,区域内拥有“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脚轮中心”等十多个国字头称号。
近两年,随着中国(阳江)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广东阳江(阳东区)绿能示范产业园相继落户,园区基本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为牵引,五金刀剪、机械装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高品质紧固件、木器制作等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全区“1+3+3+X”现代化产业格局。
路通财通,畅联未来,交通是资源流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助力。阳东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粤西地区距离珠三角最近的产业园区,沈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和G325国道贯穿全境,区域内还有深茂铁路阳东站、阳江合山通用机场等,此外,阳东区内还有国家级中心渔港、二类口岸——东平渔港,可直通港澳地区。园区“航空+高铁+高速+港口”的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1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周边地市的设想正在照进现实。可以说,当前园区已经形成了江通海、高速通铁路、铁路通港口的新交通特征。
更让人兴奋的是,2024年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开通,大湾区人才、信息、资金流动更高效。作为粤西地区对接湾区最近的城市,从阳东产业园区出发去大湾区东部城市,通车时间也随之缩短。
通车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更少的交流成本、更多的合作机遇,也意味着园区在承接湾区资源外溢时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大桥经济”到来,园区有望形成一片新的投资洼地、价值洼地。
提升发展能级
增强园区综合竞争力
而“洼地”的形成,离不开多要素综合保障。近日,笔者来到阳江阳东产业园区,多地塔吊林立、货穿梭,好不热闹。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我们正加紧园区高标准配套设施建设。”阳东区属国企阳东万象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象集团”)董事长李如表介绍,作为园区平台运营管理企业,万象集团主以“园区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园区管理+园区服务”为主业,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为配套齐全、管理完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万象集团已累计投资30多亿元,在园区建设厂房、宿舍、人才园、科创园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超70万平方米。
目前,园区内有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五金刀剪通用厂房示范园、电子电器产业园、绿色智慧物流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科创、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建成和在建的配套设施项目。
“五金刀剪通用厂房示范园内已入驻企业20余家,年产值约6亿元。”李如表介绍,建设标准厂房,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节约集约土地。当前,全省各地都存在工业用地紧张问题,标准厂房模式鼓励企业“工业上楼”,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吸引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同一区域,实现‘上下游就是上下楼,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全新产业街区模式,有利于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和协同创新。”李如表说。
该街区模式的优越性也正在得到印证。阳东锐意公司总部在南京,是一家集专业生产、销售各类型刀具产品的综合性企业,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到阳东产业园区设立子公司,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在阳东的员工有550人,租赁了园区内8栋标准厂房,面积达2.8万平方米。“与刚来时相比,目前生产环节上超95%的产品要素都能足不出园找到。”锐意公司总经理刘建生介绍,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涌向园区,近两年公司生产成本平均降低了30%左右。
与此同时,园区还在创设更多元的产业发展空间。如:正在建设的阳江阳东区电子电器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园区内包括综合办公楼、高标准厂房、生活配套用房等基础设施。旨在打造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完善、管理先进的电子电器产业生产基地;阳江市阳东区绿色智慧物流城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包含5.5万吨级全市最大冷链仓库以及1.2万平方米单体智慧仓库。项目将打造集商贸、仓储、集散、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物流城,扩大园区仓储物流能力,健全产品流通网络,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动力。预计2025年6月份投入使用。
为让园区加强科创及产业孵化能力,园区还将规划建设阳江市阳东区科创、创业孵化基地,计划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等产业合作模式,培育孵化更多“高精尖”企业、新兴产业企业,加快阳东产业调整、优化经济布局的步伐。
依托合山、北惯等周边镇,园区文化教育、金融、物流、医疗卫生、餐饮商贸、住房保障、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也在同步推进建设,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为企业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配套。
建优营商环境
软硬兼施保障企业发展
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缩影,发展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图纸,更要看把图纸转化为实景的能力。当前,从项目落地、资金投入、审批速度等各个方面,均可窥见阳东对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 一方面持续完善阳东经开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全面提升阳东经开区的管理服务质效。”阳东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园区能级全面提升,他们将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据了解,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年以来,围绕平台提质增效,阳东经开区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促成17公里道路通车,累计建成通车里程达123公里,外联内畅的路网体系逐步完善。
聚焦管理服务质效方面,阳东经开区更是通过多种方式,聚力提升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投资地“软”环境。如:健全制度保障。建立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相关单位和属地镇共同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企业上马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合力推进项目落地提供了渠道支撑;提供“保姆式”服务。对于签约入园企业,从项目论证到选址、注册、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均实行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深入企业做好问题解答、政策兑现、需求反馈落实等工作,把服务意识贯穿于招商引资全过程;推动涉企政务服务改革。通过开展“综窗改革”,持续提升经开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和“一网通办”水平,减少企业办事成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强化运营管理。通过实施网格片区管理和智慧化管理、加强六乱和违建整治力度、打造绿美园区等方式,营造干净有序、安全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阳东经开区还全力构建起“拿地即开工”的高效工作机制。据悉,园区内新工业项目用地全面采用“标准地”模式供应,确保土地净地待项目,实现拿地即能办证、随即开工的快捷流程,有力推动了项目快速落地与投产。以广东汉通医疗科技同位素制造中心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仅用2天时间。
在企业融资方面,2024年,万象集团联合阳江海伽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了粤西地区首只区县级产业基金—阳东金航创业投资基金,旨在通过“以投促引”和“以投促产”的方式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基金总规模2亿元,首期规模5000万元,目前正计划投资首个项目,预计春节前推动参投企业整体搬迁落户至阳东产业园区。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近年来,阳东紧紧围绕“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定期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招商“组合拳”的方式,不断吸引企业走进阳东、深耕阳东。阳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主动登门拜访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招商范围从珠三角扩展至长三角、内蒙古、北京、西安等地市,2024年紧跟阳江市“营商环境年”步伐,阳东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建优建强招商引资三支队伍,推动阳东经开区主平台新签约工业项目11个,承接珠三角及省外项目10个。
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标高的营商环境加之区位、地块、产业基础等多项优势要素叠加,阳东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奔跑,厚植投资兴业的沃土。
跨入新的一年,阳东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球客商广发“英雄帖”,热切呼唤全国优秀企业人才关注阳东、选择阳东,成为阳东“城市合伙人”,一同开拓这片蕴藏无限潜力的“新质沃土”。
■一线实践
阳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速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阳东经开区一直在思考的事。
近年来,阳东加大力度招引人才,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着力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此背景下,阳东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建设阳东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力提升产业园发展能级,提升企业服务质效。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5%,预计2025年年底可投入使用。
据介绍,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旨在打造一个集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人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其中人力资源交易中心综合办公楼主楼共设21层,人才公寓楼两栋,建成后可提供360套住宿公寓。产业园还将设立企业绿色审批中心、人才培训教室、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子电器城产业园,并引入酒店、超市、餐饮、保险、金融等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园区的生产、生活配套,改善园区的投资服务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阳东万象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奕光表示,建设人才园,有利于补齐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配套短板,吸引一批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形成集聚效应,有效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用工企业的需求对接,加快推动各类优质人才的引进和有效供应。
“不仅如此,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还可作为园区展示和宣传平台,让其成为阳东产业和招商引资的宣传窗口。”阮奕光说,项目建成将提高园区整体功能,对加快阳东区产业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加快商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读
2024年阳东经开区主平台新签约工业项目11个
承接珠三角及省外项目10个
2024年阳东经开区(含托管一区)新上规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9%
截至目前,阳东经开区拥有登记在册制造业企业近2700家,包括规上企业158家、存量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家
2024年,阳江阳东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园区五金刀剪行业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5%,出口约占全国出口量的51%,全国刀剪企业30强中的18强企业落户在此
去年以来,围绕主平台建设,阳东经开区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促成17公里道路通车,累计建成通车里程达123公里
正在建设的阳江阳东区电子电器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
阳江市阳东区绿色智慧物流城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包含5.5万吨级全市最大冷链仓库以及1.2万平方米单体智慧仓库,预计2025年6月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