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清远市委领导考察团一行参观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内的宝丽汉达。通讯员供图
顺德与英德相距200公里,前者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后者为粤北工业发展新阵地。6年前,两地因“自由恋爱”而结合,携手共建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
这是清远成本、顺德服务的一次成功尝试,亦是广东探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的创新之举。3月16日,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一行到访合作区考察调研。调研透露,在合作区建设的六年多时间内,共累计签约项目105个,并同步实现了“顺德服务”向粤北山区的延伸。
现场
园区开启产业链招商 已有工厂要扩建
葛长伟一行先后走访了宝丽汉达、万洋众创城等园区重点项目,了解各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
在调研万洋众创城项目时,万洋集团总经理吴建明对众创城“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土地集约”的开发运营模式作了全面介绍。
南都记者了解到,去年底该项目一期厂房正式动工,总投资35亿元,将致力于打造成集生产、物流、商务、生活服务和金融导入功能为一体的制造业众创平台。目前,项目一期15万平方米的厂房已被全部预定。
吴建明介绍,万洋众创城通过整体开发的工业模式,进行产业链招商,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土地集约节约水平,容积率比传统远去高出3-5倍;一方面还可以全面加速招商项目落地,建筑、开发、产业招商和园区管理一体化运作,缩短项目落户投产周期。
同时,双创城还可以加快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吸引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在园区内高度集聚,形成具有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
而作为最早一批进驻合作区的企业之一,宝丽汉达在投产之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提出了项目扩建申请。
“每次到访合作区均感受到新的变化。”葛长伟肯定了合作区多年发展成果,并表示合作区作为“飞地经济”探索先行者的地位不可磨灭。
成效
6年累计签约项目105个 合作进入“快车道”
两德合作区位于英德市英红镇、横石塘镇境内,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是顺德、清远(英德)两地自主发起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重点产业转移园区,由省政府赋予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
2011年12月24日,经济合作区举行授牌暨项目动工、签约仪式,迈出了开发建设的步伐。如今,经过6年的“筑巢引凤”,两德合作区建设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据通报,截至去年年底,合作区历年资金收入总计22.30亿元,支出总计20 .1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累计投入10 .96亿元,园区路网、污水处理、标准厂房、员工村、德园、管道天然气等各项配套日臻完善;园区市政道路通车里程已达23公里,基本完成启动区开发建设,中南片区进入全面大开发阶段。
而项目招商和生产发展也明显加快,合作区(含集聚区)累计签约项目共105个,计划总投资476 .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3个,综合配套项目12家,主要覆盖新能源交通、家用电器、机械装备、新型建材、新材料等行业。
据介绍,去年在建项目(含集聚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20.3046亿元,其中红岛实业、优尼昂、宝丽汉达、长鹿已投产;澳飞扬、升辉、英鸿、鸿炜机械、金顺达、海德节能等企业正在试产。
模式
共建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合作区是两地贯彻落实“双转移”战略,自主发起的省重点产业专业园区,通过共建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挥“顺德服务、清远成本、政策叠加”的独特优势,开创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产业协作为核心、管理合作为手段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顺德作为国内第一个G D P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县域经济体,本地企业生产发展面临用地空间不足的局面;而英德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但当地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较为落后。
顺德区委常委、英德市委副书记、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潘东生提到,合作区的建设一方面有效缓解顺德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的压力,通过将两地优势互补,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弥补了英德产业结构方面的不足,引导当地向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英德经济快速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同时促进两地文化、贸易交流,英德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及完善的周边设施促使更多的企业选择落户英德北部进行生产、旅游开发建设,带动顺德乃至珠三角一带与英德在文化艺术、消费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也给英德饮食文化、发展观念、运营模式等带来新发展思路。
溢出
同步输出顺德改革、服务经验
事实上,顺德对合作区6年来持续不断的支持和输血,体现了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顺德的担当。
记者注意到,合作区的成立给顺德、清远(英德)两地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两地区域协调发展使“顺德服务”延伸到粤北山区,顺德同步输出多年来成功的改革经验、施政理念、优质服务和运营模式,形成溢出效应,增强了企业异地发展的信心。
“在与管委会工作人员的谈判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专业、敬业、高效的团队。”万洋的吴建明举例,从去年8月份拿地开始,合作区就一直督促周边两条道路的建设,为了赶上项目的“边建设边招商”的进度,道路建设都是放弃假期休息,加班加点赶工。
潘东生介绍,6年来,“两德人”用有限的时光,为合作区创造了无限的未来,全力打造“最贴心、最真心、最用心”的人文园区,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葛长伟评价,顺德、英德两地创新模式,携手共建的产业转移园区,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提供范例,亦加快了清远(英德)地区“融珠”步伐,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双提升、相融合。
采写:南都记者 卢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