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国字号+7个千亿级园区,惠州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3个国字号+7个千亿级园区,惠州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2,922 发布时间:2020-05-14

制图:钟仁敏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发迹的写照。以“三来一补”起家,蓬勃发展的加工制造业曾给惠州带来了辉煌。然而,经历粗放式发展之后,效能较低的园区渐成为发展的瓶颈。

  当前,惠州正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培育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近日,《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印发。《方案》指出,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形成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为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惠南产业园。

  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量“三来一补”企业爆发式增长,形成了星罗棋布、形态各异的村级工业园。凭借着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村级工业园推动珠三角快速工业化。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粗放的发展模式渐难以为继。昨天的“淘金地”,今天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沼泽地”。产业低端、土地利用率低、污染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形态、产业载体发展模式呈现出新趋势,对产业园区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惠州有大大小小的园区上百个,布局分散、多而不强。”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工作报告(简称“全会报告”)直言不讳,“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发展难以持续。”

3个国字号+7个千亿级园区,惠州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必须下决心推动园区整合,项目进园区,园区以外不再新批工业项目。”全会报告展现出坚定的决心,要求“每个县区规划好重点发展的园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加快调整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破解工业用地和环保难题”。

  惠州积极探索新路径。去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工业园区发展问题,召开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对做强园区经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升到历史新高度。在2019年12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

  今年1月,惠州市委全会和人大会议对园区工作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在今年3月,惠州市政府召开促进工业投资暨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各县区要对标先进,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工业园区。

  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千亿园区,万亿产业”的工作目标,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引导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向工业园区集中,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起草了《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引导项目、资金、土地等指标向园区集中

  近年来,临近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已先行一步,对工业园区实施提质增效行动。如广州市相继出台“提质增效示范园区”“M0产业用地”“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等政策;佛山顺德更是行向最难处,政府与市场合力,打响了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

  “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真正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全会报告指出,园区要走专业化道路,各县区都规划好重点发展的园区,引导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向园区集中。

  实际上,惠州各县区已陆续开始行动,根据资源禀赋,思索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如惠阳区领导带队前往佛山顺德,学习顺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经验,计划盘活利用低效建设用地;博罗县提出力争到2025年把沿东江经济带和环罗浮山“三生”经济圈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聚区,探索突破行政区划界线,实现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

  “《方案》依据《关于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4号)、《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等国家、省政策文件制定。”惠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方案》还参考了广州、顺德等地方政策文件。


  “方案发布得非常及时,内容丰富、极具指导性。”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廖凌伟表示,仲恺高新区正在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这是在新起点新高度上进行谋划的产业园。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方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按一流的标准去打造园区。

  作为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之一,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塔吊林立、机器轰隆。由于地处深莞惠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地带、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用脚投票”,前来投资兴业。

  4月30日,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动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其中首开区面积约26万平方米,首开区投资总额60亿元。它将打造集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创意展示、工业旅游、会议论坛、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园。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系统方案,解决了园区如何发展、产业要素和土地要素怎么整理等问题。”在看到《方案》后,星河产业集团产业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吴孟轲表示,这传递出政府发展的决心以及未来的前景,我们企业愿意跟政府一起参与区域的建设和发展。


惠州港。

  打造“3+7”工业园区,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园一直备受关注,被誉为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纵观中外工业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地区,大都依托工业园区,也走过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的历程。

  如台湾新竹工业园、新加坡工业园等现代制造业基地,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影响力。苏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4个、省级开发区6个,创造全市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8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临近的松山湖,主要指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惠州正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以高质量的工业园区来承载优质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正是题中之义。当前,惠州拥有3个国家级园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新型LED、新能源电池等板块产业集群雏形显现;在中韩(惠州)产业园里,亿纬集能动力电池项目动工建设,更多高水平的项目即将落户开工。


  细看《方案》,惠州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大力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一方面,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

  另一方面,新规划的7个千亿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在定位和规划建设上深入思考、超前谋划,潜力巨大、特色鲜明。聚力建设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东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

  同时,《方案》明确了各县(区)政府作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实施主体,并提出优化提升工业园区规划,园区选址与“丰”字交通主框架及带动组团对接融合,实现“多规合一”。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推动园区向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新城发展。

  高质量发展,从园区提质增效开始。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已引进项目30宗、总投资约202亿元,中南高科·仲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动工建设;临深的惠阳象岭智慧科技园,引入智慧物联、智能硬件、电子信息等产业,剑指千亿级产业新城……

  今年盘活土地2万亩以上,优先用于工业园区项目

  纵观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土地资源丰富,但用于发展工业的空间明显小于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市。去年,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开展以来,企业反映最多的“痛点堵点”就是项目“落地难”。

  按照“工业优先、以用为先”的原则,惠州将调整存量和扩大增量建设用地,保障工业园区用地需求。

  在扩大增量上,坚持全市年度新增用地指标6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各县(区)对投资规模达到10亿元及以上的工业项目争取省级奖励指标;加大整合、搬迁、置换村镇工业园区力度,分批有序推行村镇工业园的整体搬迁或整治提升。2020年全市须盘活土地2万亩以上,优先用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

  在调整存量上,建立存量工业用地台账,积极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对供地后1年内未有实质性动工的项目用地,由政府收回调整使用;对土地开发使用低于50%的工业用地,通过闲置收回、分割转让、分割收储等办法实施盘活并用于工业用途。

  土地资源不足、开发效率不够高,是全国各地都面对的一道必答题。为此,《方案》不仅提出“严格实行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实施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政策”“各县(区)在积极推进重大龙头项目落地建设的同时,要建立中小企业项目快速落地机制”等新举措。同时,还要求各县(区)政府要严格落实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约束机制,严禁工业用地“囤地闲置”“倒买倒卖”行为。

  在提升工业园区产业承载力方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八通一平”标准化建设。鼓励创建品牌园区,实施工业园区产值倍增计划。为切实提高用地效率,《方案》要求提升园区企业质量,要求各县(区)政府全面推行产业监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源、资本,以及省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

  在推动工业园区创新绿色发展方面,落实《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惠府〔2019〕60号)要求,强化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为提升园区环保安全水平,强调新认定园区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与园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运营,鼓励支持园区引进第三方“安全管家”服务。

  在建立工业园区治理新机制方面,强调要建立健全推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的工作机制,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全面简化园区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实施园区发展绩效评价,促进工业园区争先创优。

   【记者】马发洲

  【通讯员】钟文斌 朱靖雯

  【摄影】王昌辉 梁维春

  【制图】钟仁敏

  【作者】 马发洲;王昌辉;梁维春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