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正式开启_产经动态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广东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正式开启

栏目:产经动态 点击量:2,556 发布时间:2023-07-21

近期,按照广东省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部署,省内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正式开启。


韶关市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与湖南、江西接壤,是广东最北部的县之一。


不久前,由广东宏远集团投资的锂电新材料生产项目,正式与仁化签约,总投资额达到11.5亿元。


从东莞到仁化,跨越300多公里。在广东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的助力下,这场看似艰难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精准落地。项目达产后,将有力带动仁化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


今年是广东省对口帮扶协作工作10周年。2013年以来,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广东先后开展了三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期,按照广东省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部署,省内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正式开启。


新时代新征程。一个多月来,来自珠三角的帮扶干部陆续奔赴粤东粤西粤北各地,接过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交接棒”,投入到当地火热的建设中。从珠江两岸到南粤崇山峻岭间,他们以实干为笔,正努力绘制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一、真抓实干结硕果

今年2月,由河源市龙川县和深圳市宝安区携手打造的“双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在宝安区福海街道大洋工业区揭牌运作。这意味着,两地实现了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变,产业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河源是深圳帮扶时间最长、支持力度最大、派出干部最多的地区。近年来,众多“深圳+河源”共建项目落地见效,深河帮扶元素随处可见。深圳帮扶河源214个原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帮助河源拥有了第一所本科院校、第二家三甲医院,深河产业共建累计落地建设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107个……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对口帮扶协作要“输血”,更要“造血”。产业帮扶则是“造血”最重要的基石。


在穗梅对口帮扶主战场和产业共建主平台—广梅产业园,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5家,投试产项目108个,在建和筹建项目38个,其中包括亿元项目67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6个。园区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96%、90%。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全省第三轮对口帮扶协作期间,帮扶方累计投入对口帮扶专项资金228.37亿元,同时还选派和培育骨干教师、医护人员、科技专业人才等专业人员27.23万人次。


真抓实干结硕果,砥砺前行谱新篇。统计数据显示,仅2017—2022年,被帮扶地新签约产业项目5301个,超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98个,成功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871家,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在粤东西北诞生。一批批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的落地,也让被帮扶地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多元化帮扶模式形成

广东宏远锂电新材料生产项目所在的仁化产业转移工业园,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属于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


丹霞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邹明华告诉记者,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开始后,2014年起,仁化产业转移工业园由东莞虎门镇和仁化县合作共建。


也是从这一年起,东莞韶关两地互派干部挂职学习交流,每批6个人,每次为期3个月,一共组织了10批,邹明华是第一批。不久后,仁化在虎门设立驻点招商办,依托虎门桥头堡面向整个珠三角招商,邹明华在这里工作了三年,然后回到仁化负责园区工作。


“在虎门挂职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我眼界大开,学到了很多。比如虎门的土地置换、公司化改革等探索实践,在仁化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借鉴东莞经验进行园区土地盘活,极大促进了我们后续的招商工作。”邹明华说。


如今,园区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储能产业、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6500亩的土地面积,仅剩120亩没有开发。“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始后,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强链补链。”邹明华说道。


莞韶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莞韶以装备园、莞韶城等2个市级园区为主战场、主阵地,以10个县域共建园为重要阵地,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形成“2+10+N”共建园区创新模式。


2021年,“2+10+N”园区共建模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通报表扬。


“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历经了10年的探索实践、发展提升,各对口指挥部在经验中探索创新机制,为提高对口帮扶水平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案例。”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广东先后形成了广清一体化、深汕飞地合作、莞韶“2+10+N”共建园区、广梅和珠阳国企帮扶、佛云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区域协同布局发展等多元化帮扶模式经验,为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复刻先进地区“基因”成为产业转移承接地快速发展的“法宝”。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经历了汕尾主导的产业转移园区阶段,深圳、汕尾合作共管阶段,深圳全面主导的经济功能区阶段的调整后,唯一不变的则是深圳特区经验对老区的辐射带动。


从2013年开始,汕尾市海丰县就已积极主动对接深圳市龙岗区的对口帮扶,在扶贫开发、产业发展、项目引进、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对接帮扶上大胆探索、大力实践。历经10年,从给钱给物、扶贫“双到”到产业转移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到合作建设一座城市,如今的深汕两地从产业共建到人员沟通,合作日益频繁。


三、补齐短板、突破瓶颈

不久前,各地对口帮扶干部陆续交接完成,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正式启动。


“从前三轮对口帮扶协作的结果来看,在对口帮扶协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和急需突破的发展瓶颈,这是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将重点攻坚的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除汕头、清远、湛江3个市进入第二档外,其余全部属于第三档次。“被帮扶市营商环境有待改善。比如,对探索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动力仍不足,部分县(市、区)营商环境改革滞后,‘隐形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形准入壁垒依然存在。”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中,广东将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实现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市一级全覆盖,并加快各县(市、区)协同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


记者走访发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基础仍较薄弱,一些转入的产业与当地禀赋基础匹配度不高,被帮扶市民生设施配套不足,帮扶双方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现有的共建园区之间缺乏有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等问题,在被帮扶市或多或少地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将强化“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在合作机制上由单向帮扶向合作共赢转变,首次明确了对口帮扶协作双方要共建1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并且要由帮扶方主导开发建设。明确要求结对双方积极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改革和财政局副局长游鹏飞认为,推动合作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还需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民生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更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资源。


“合作区产业基础、创新基础、教育基础和金融支撑仍较为薄弱,‘政产学研用资’支持未来产业基础研究创新的一体化网络也未形成。”游鹏飞坦言。


同样,在深圳市云视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英彪看来,在完善的产业政策之外,完善的公共服务才是人才“留下来”的关键因素。“希望合作区能够出台更多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居民生活配套,为合作区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储备,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胡英彪期待。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