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地对低空经济的布局已经从纸面落到现实——从地方基金扶持,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到,有不少地区对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空间十分乐观,这催生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也孕育出一些全新的业态。
众望之下,低空经济产业到底能否成为那只“下金蛋的鸡”?这些地区“向天空要GDP”的布局,又需要多长时间看到成效?
01 为什么是低空经济?低空经济的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不仅涵盖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的赋能,低空经济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的兴起,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使低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更高。从需求侧来看,人们对于高效、便捷、环保的交通和物流需求不断增长,低空经济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而从应用空间来看,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多元化,包括农业植保、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医疗救援、城市交通等。此外,低空经济与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产业创新和升级。
若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广阔——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低空经济被视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对于各地来说,低空经济的好处不仅限于产业本身,还有着一些潜在的利益——例如,发展低空经济可以增强地区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一些地区则希望通过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提升地区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02 更多地方开设专项产业基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不少地区展开相关布局,抢抓“风口”。越来越多的政府引导基金或者国资平台、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开始布局低空经济领域。
例如,成都重产基金近日宣布参与沃飞长空B轮融资,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持续围绕低空经济领域核心企业进行布局,推动上下游关键环节企业落地成都,以投资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成都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贡献力量。
又如,深圳中小担创投和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无人机监管系统企业特金智能,在此次的亿元级别B轮融资中,远翼投资领投,华强资本继续加投。
还有,eVTOL制造企业览翌航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安徽合肥包河政府基金领投;同样是eVTOL制造企业的沃兰特今年的五轮融资中,A轮融资中的自贡创新资本和A++轮融资中的南山战新投分别是来自四川自贡和广东深圳的地方国资。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多地政府相继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目前,苏州、北京和广州的产业基金规模领先,苏州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或集群建设,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集聚发展的平台和环境。例如,苏州工业园区新盛里·低空经济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中检华通威、智创航空等低空制造及行业检验检测企业入驻;芜湖市通用航空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了160余家企业;成都市已建立起低空经济发展“六个一”工作体系,并聚集了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0多户。
03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提上日程需要关注的是,发展低空经济,不仅要制造飞行器,还需要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点、机库等基础设施做支撑。除了“硬基建”,还需要低空通信、导航、数字调度等“软基建”的支撑。
深圳作为全国低空布局领先的城市,提出的低空基建“四张网”较为全面地概述了低空基建所包含的各个种类。设施网:硬件的物理起降点、充电设施等;空联网:主要包含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硬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责低空信息感知、传输和处理等功能;航路网:主要包含3D地图、空域管理软件等软件的基础设施;服务网:协调多方的综合管理系统。
不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为计。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提出,目前,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的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显现。据统计,2023年中国通用机场仅449个;而据中国工程院分析,目前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未成网连片。
因此,有不少地方将功课做在前头,将低空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上了日程,做出了前瞻性的布局。
例如,常州提出,到2026年,规划通用机场(运营中心)5个,新建通用机场(运营中心)1个以上,建成200个左右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杭州提出,到2027年,建成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275个以上,开通低空航线500条以上,建成统一管理服务平台。深圳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航线1000条以上,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最新发布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加速推进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机构及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建设,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则,为航线及空域申报提供支撑,保障全市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
重庆除了全面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积极试点打造低空应用场景以外,还将以固定低空飞行空域和航线方式,优先支持低空飞行活动有需求、基础设施有保障的市场主体先行先试。
一些地方国资也在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无锡市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发展处副处长蔡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锡市起降平台将主要由政府承担建设,机场集团和交通集团等国资平台有望参与,未来也有望引入其他集团。7月26日,成都市与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上市公司中国通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1亿元的中国通号卡斯柯低空经济总部项目现场签约。根据成都市与中国通号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与中国通号将推动双方在航空器制造、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开展战略合作。
不过,通航机场和飞行器起降点设置在哪里,是很关键的问题。安徽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程羽表示,合肥市在制定自己的空域管理规则时,对城市上空的空域做分类分级划分,在空域的基础上,再设置一些主要的航路航线,在航路航线以下再选择标准化、规范化的起降点。“并不是说到处布起降点就很有利,实际上一定要有用,能兼顾政务飞行、载人载货这三类场景的发展。”
除了这些“硬基建”,“软基建”的建设也在同步谋划。
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认为,相比传统运输,低空经济的产业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大量的低空飞行活动和海量的飞行数据,对空中交通的精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空航空器既要具备自主感知能力,能够实时感知气象、障碍等复杂环境,又要能够智能决策、优化路线、调整参数,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共享以及紧急管控等网络体系,对信息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他认为,目前来看,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难以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又如,场景需求与信息基础设施不匹配。比如低空飞行器、地面站、其他飞行器及用户终端的高效通信需求,在复杂多变的低空环境中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的需求,以及对低空飞行器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管理的需求等。空地智联技术也存在瓶颈。空地智联技术是实现低空高效运行的关键,然而目前存在明显短板。例如频谱资源矛盾突出,共享与安全控制难度大;部分关键技术尚未成熟,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有待提高;监管平台涉及多个系统领域,集成难度大。同时,低空经济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商业模式构建与盈利能力提升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内部对高效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需求迫切。
可以看出,低空经济产业并不是一个可以快速回笼资金、迅速看到收益的行业——它的发展依然要依赖于地面基础设施和“软基建”的建设进程,而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对于低空经济,我们或许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细水长流”的投入,引导行业整体健康良性、协调长期发展,方能孕育出一个更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