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全力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梅县区:全力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2,768 发布时间:2017-05-22

  一场大雨刚停歇,梅县区畲江产业园区建设现场就忙碌了起来,远远地便传来了机器轰鸣的作业声。不久的将来,这里有望成为粤东开放型经济的高地,为梅县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这是梅县区为加快振兴发展而打造的一个重要平台。

  近年来,梅县区积极抢抓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一个目标、三大抓手、两条底线”决策部署,紧紧围绕“2018年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任务,抓经济、抓环境、抓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开启新的征程,梅县区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统领工作全局,力争实现经济发展振兴赶超,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

  ●撰文 唐林珍 翁尚华 许国义 王雅

  实现新跨越

  “三大抓手”深入推进 五城共建发展显成效

  走进梅县区畲江镇,繁忙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在城镇中心区域,计划总投资3.5亿元、按二甲医院标准建设的畲江医院,工程主体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3200万元的畲江中心小学扩建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城镇内的道路、景观提升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座宜居宜业的畲江新城雏形渐现。

  畲江新城是梅县区着力构建的“五城共建”发展格局中重要的组成板块。实施“五城共建”则是梅县区全力推进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加快振兴发展中,梅县区积极抢抓梅州市“一区两带六组团”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的机遇,主动融入梅州市区规划,按照“科学规划、产城联动、滚动发展”的理念,提出了构建梅县新城、雁洋新城、畲江新城,以及槐岗新城和葵岗新城五城共建新的发展格局。

  在这五城共建的布局中,梅县新城着力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引擎、槐岗着力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新城、葵岗打造足球文化产业新城、雁洋打造高端度假休闲慢城、畲江建设成为工业新城。

  随着各项建设的加快推进,五城共建发展初见成效。目前,梅县城区规划区范围扩展至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至2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8万人。梅县新城扩容提质项目共52个,总投资481.62亿元,其中,已竣工项目17个,总投资70.44亿元;在建项目23个,总投资347.45亿元;拟动工项目12个,总投资63.73亿元。

  在致力构建五城共建发展新格局的同时,近年来,梅县区还聚焦产业,着力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整体规划框架下,梅县区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突破,十年大发展”目标,着力完善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力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和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广铁物流园、有信达保税物流园、水车生物谷等建设,积极打造粤东开放型经济的高地。目前集聚地落户企业52家,建成投产40家。

  此外,梅县区还致力于加快构建快速交通体系,统筹考虑产业园区、梅县新城与高速、高铁、新机场的互联互通,推进三条区域快速干线建设,打造以人为本、人车分流、配套旅游驿站和公共服务的旅游快线和产业连接线,形成连接梅县区旅游、人流、物流、资源流的快速交通网络。

  随着“三大抓手”的深入推进,梅县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2010年至2015年,梅县区人均生产总值由22464元增至31633元,年均增长10.2%;税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由13.83亿元、7.58亿元增至31.48亿元、21.49亿元,分别增长128%、184%。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梅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本级税收总量均在粤东西北12个市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成为粤东西北2015年度“经济振兴指数”榜单唯一公共财政总量和增速两项指标均进入前十名的“双十强”县区。

  打造新动力

  聚焦产业构建平台 突出创新驱动集聚发展

  走进梅县区城东白渡产业园BPW车轴公司崭新的厂房,眼前呈现的便是近期开始运行的智能小车车轴生产线,一根根车轴都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完成加工打磨后运往世界各地。

  在BPW车轴的龙头带动下,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在白渡产业园不断聚集,机械制造产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为加快振兴发展,梅县区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的畲江产业园、水车产业园和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合一”集聚区,突出产业共建与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动力。

  通过借力广州增城对口帮扶、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产业共建,梅县区将全力推进产业共建,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和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国际陆港、广铁物流园、有信达保税物流园、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建设,打造产业共建新平台。

  深入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紧盯珠三角、潮汕揭等区域产业转移趋势,梅县区将围绕推进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食品、医药、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提升营商环境,主动出击,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集群的产业聚集效应,努力把集聚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示范区。

  为加快产业的集聚发展,梅县提出要突出互联互通,夯实发展基础。全力配合抓好境内梅汕高铁、东环高速、梅平高速、梅畲快线、外环快线建设,动工建设S223线雁洋至松源出省快线、城区至梅西西部快线和葵岗高速出口,尽快把交通环境改善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国际慢城、特色小镇、卫星城雁洋,工业小镇畲江,边贸重镇松源“三个中心镇”提升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生新业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为培育更多发展的新动力,梅县提出要突出创新驱动,做强实体经济。目前,梅县区正深入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以“八大抓手”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财力保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确保全区今年科技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4亿元以上,占全区GDP的1.2%以上。

  同时全力配合抓好院士驿站建设,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专利技术孵化园建设,助推嘉元科技筹建国家级工程中心,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并扶持一批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18年前实现8家5亿元以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20家亿元以上企业普及建设研发机构的目标。

  此外还将加大扶持企业力度,力争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力促1家企业上10亿元、5家企业上亿元,力争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10家。

  塑造新优势

  推动“四创联动” 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

  近日,梅县区召开“四创联动”专题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

  这是梅县区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塑造发展新优势,锻造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环境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反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是一个地方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梅县区在全区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创联动”活动,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四创联动”目标。

  在“四创联动”中,梅县区将突出市、区、镇、村四级联创,抓好387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纪律严明,作风务实的干部队伍,为落实“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并坚持民生为重、发展共享,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继续办好40项的十大民生实事建设,加强基层社会风险的排查治理,让经济发展的春风和社会进步的果实化为滋润民众的“及时雨”,努力实现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双线并升”。

  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梅县区将深入开展绿化造林,重点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工程,加快推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方面,梅县区将围绕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生新业态。扎实推进“国际慢城·雁洋新城”和“南洋古道·千年古镇”规划建设,在加快完善景点景区建设的同时,盘活客家特色人文、民居、美食等资源,借助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开发乡村旅游和生态园区,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同时实施“互联网 ”和“旅游 ”战略,改造传统旅游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方面,一直以来,梅县区始终把创建文明县城作为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城乡文明程度的重大举措。在2009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后,又举全县之力,乘势而上,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3年10月,梅县撤县设区后,梅县区作为梅州市辖区之一,同城共创文明城市,将实施单位“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分层考核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方面,梅县区突出抓重点保实效、严肃问责促担当、强化保障凝合力,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水体清淤整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项目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力争早日完成创建目标。

  权威访谈

  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

  切实以批示精神统领梅县发展全局

  近年来,梅县区委、区政府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把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牢牢抓在手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扭紧“三大抓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梅县区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市委的部署作为衡量全区各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快转变作风,狠抓督查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全力争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排头兵。

  南方日报:作为梅州市综合发展实力最强的县区,梅县区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您是怎么看待梅县这五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

  钟光灵:五年来,梅县区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去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87.18亿元,同比增长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9亿元、税收31.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粤东西北12个市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位。今年1-3月,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亿元,比增11.9%;税收8.54亿元,比增14.3%;固定资产投资20.77亿元,比增16.9%,实现了开门红。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统一领导在梅县区得到坚决执行和落实。

  南方日报:目前,梅县区正全力争当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排头兵,力争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您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要怎么做?

  钟光灵:当前,梅县区正全力推进振兴发展,要实现在2018年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必须在“四个坚持”上一以贯之,决不能有半点动摇。“四个坚持”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正确行动指南。“三个支撑”是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关键。“两个前列”是梅县改革发展的目标。梅县区作为“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主力军,是广东改革发展工作的一分子,肩负振兴发展大任,承载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权重很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自觉自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工作重点,力争为全市、全省改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阶段,梅县区还处于产业化初期,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不如珠三角等先进地区,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聚焦对表全面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在振兴发展的征程中实现新的跨越。

  南方日报:开启新的征程,梅县区将如何谋划下一步的发展?

  钟光灵:我区将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统领全局,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突出“建设‘一个产业发展区’、补齐‘两块短板’、打通‘三大快速干线’、抓好‘四创联动’、推动‘五城共建’”,加快梅县区振兴发展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建设“一个产业发展区”即是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整体规划框架下,以畲江产业园、水车产业园和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合一”思路,规划建设首期25.5平方公里的梅县产业集聚区,突出抓好创新创业孵化园、广铁物流园、中新产业园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力促1家企业上10亿元、5家企业上亿元,力争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10家。

  补齐“两块短板”即是着力补齐有效投资和精准脱贫两块短板。今年谋划了107项计划总投资936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07亿元以上,实现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以此增强发展的后劲。坚持靶向施策、精准施策,实施产业帮扶、特色帮扶,全面推进相对贫困的7611户17079人精准脱贫。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业电商,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继续办好40项十大民生实事,抓好387个村(社区)换届选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打通“三大快速干线”即是尽快打通“高铁、高速、快线”,着力把交通环境改善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一是围绕对外快速联通,全力配合抓好梅汕高铁建设,预计2019年建成运营,同时积极构建国际陆港。二是加快征地拆迁,保障东环高速、梅平高速、畲华高速无障碍施工,尽快打通更多连接珠三角、潮汕揭、厦漳泉的高速公路。三是加快推进快速干线建设,确保梅畲快线2018年5月建成通车,S223线雁洋至松源出省快线2019年底建成通车,力争城区至梅西西部快线和葵岗高速出口今年底前动工建设,推动城区、园区、景区、革命老区互联互通,打通全域旅游和产业发展快速通道。

  抓好“四创联动”。以全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国家森林城市、创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四创联动”目标,在全区打造“文明之城、环保之城、生态之城、旅游之城”,塑造发展新优势,锻造发展核心力。按照“六个一”要求,以叶帅故里、中国特色小镇雁洋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总投资118亿元的“七个项目包”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推动“五城共建”。在推动新城扩容提质的基础上,借力梅汕高铁建设、梅县电厂搬迁,围绕国际慢城提升和畲江产业园区的服务配套,分步推进葵岗高铁新城、槐岗生态文化新城、雁洋国际慢城和畲江工业新城建设,形成“五城共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网络化发展,延伸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推动梅县区跨越发展。目前,各项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数据回放

  ◎五年发展数据

  2010年至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由22464元增至31633元,年均增长10.2%;税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由13.83亿元、7.58亿元增至31.48亿元、21.49亿元,分别增长128%、184%。

  ◎2015年发展数据

  2015年度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本级税收总量均在粤东西北12个市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

  粤东西北2015年度“经济振兴指数”榜单唯一公共财政总量和增速两项指标均进入前十名的“双十强”县区;

  梅县区财政在全省县级中唯一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殊荣。

  ◎2016年发展数据

  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87.18亿元,同比增长8.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9亿元、税收31.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粤东西北12个市74个县(区)中排名第二位。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