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推动建设千亿产业园,寻找发展破局“燃点”_园区信息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惠城推动建设千亿产业园,寻找发展破局“燃点”

栏目:园区信息 点击量:2,100 发布时间:2020-05-06

餐饮恢复堂食后,市民徐超众带着家人外出堂食发现,和以往相比,人流量少。惠城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情况:惠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亿元,下降约两成,汽车、商超、住宿餐饮业等遭受重创。

疫情冲击之下,不等消费业缓慢“回血”,惠城已经使出新招。“五一”前夕,该区决定以1000万元政府投入,联动商家在5月发放1亿元消费券。“五一”期间,徐超众抢到了第一轮餐饮消费券,假期里的餐饮消费打了八五折还抵扣了20元餐费。像徐超众这样被消费券激发消费的市民不胜枚举,惠城区预计拉动消费10亿元。从“捉襟见肘”的财政资金中“挤出”1000万元刺激消费,惠城区此举颇具勇气和决心。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冲击下,全国、全省、全市经济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危中寻机,惠城如何逆势而上,走出一条发展的上行曲线?

寻机

加大加快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去年,惠城区完成生产总值813.23亿元,增长4.2%。从GDP总量来看,惠城排名全市第一。但细分产业可以发现,惠城工业经济总量小,占全市份额少。2010年~2019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起起伏伏,最高为去年达496.7亿元,一直未能突破500亿元。

时光倒回10年前,惠城工业总产值一度高达1557亿元,全市工业强区当之无愧。然而2010年2月,区划调整划走5个工业重镇和2个工业园区后,惠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减幅达7成之多。

梳理区划调整后的这10年不难发现,惠城工业“阵痛”已变为“长痛”,工业体量一直无法做大做强。工业不强,拉低了惠城经济发展速度。全区GDP增速从2011年的14.9%降到2019年的4.2%。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叠加经济逆周期大环境影响,惠城发展担子更重。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下降。

当前,克服工业阵痛带来的“后遗症”已成全区共识,抓工业投资则是惠城下出的“先手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惠城工业投资完成7.33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居全市前列,并超额完成市下达惠城第一季度固投预期目标任务。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惠城区加快推进赣深高铁、惠润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开工复工。全区77宗重点项目中,42宗续建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另有35宗新开工项目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

经济“跑得快”,全靠“龙头”带。当前,该区投资10亿元的几米车联网及智能终端北斗产业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计划年底投产。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每年20亿元以上的产值,增加税收5000万元以上。

正是在几米产业园、雄韬新能源、恒昌盛科技、利元亨等一批工业投资项目的带动下,惠城区本级工业投资首次在一季度突破5亿元,增长25%。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惠城区顶住压力,实现了“先行指标”的正增长。

经济数据正增长的背后,体现了惠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魄力。

近年来,惠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过于集中在房地产业,该区服务业投资总量约70%为房地产投资。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全区财税质量,使经济发展和财税收入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极大,形成了房地产稍微“着凉”,惠城经济就“感冒”的现象。

为破解困局,近年来惠城区加大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最近3年,惠城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下降近两成,工业投资占比则不断提升。

去年,惠城引进产业项目64宗,投资总额1298亿元,天安数码湖山智慧生态城、信利康5G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粤港澳创智城(高盛)3个产业项目投资均超百亿。

今年一季度该区10千伏及以上供电报装数达59宗,增长7.27%。持续稳定的用电量也反映出惠城区重点项目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区新开工建设项目7宗,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的18.9%,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达41.18%,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96亿元,增速近37%,释放出“愈是风高浪急,愈要迎难而上”的信号。

莫道春寒尚料峭,危中寻机天地宽。牵住重点项目这个“牛鼻子”,筑牢“压舱石”,惠城经济发展定能驶入快车道。

求变

把80%资源用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方面

无论改革还是发展,从来不是一片坦途。

惠城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过去一年,惠城迈开了步子,有了起色和变化,主要是内在的变化,人心齐了,干劲足了,但是外在变化还没有体现出来,很多工作仍在路上。

为了对冲疫情影响,中央和省、市陆续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对资金、能源、用地的要素保障更加充裕,对大基建、大消费的刺激举措更加积极,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产业需求更加迫切,这是惠城实现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如何把握有利信号,把时间抢回来,把进度赶回来?惠城区提出,将“二八定律”应用到工作中,把80%的资源用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方面,推动工作上台阶。

变,在理念上。正在奋力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的惠城,提出“市区一体、共赢未来”的发展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工作,从“丰”字交通主框架到金山新城,从项目建设到城市管理莫不如是。惠城区与市自然资源局联席会、与市住建局联席会、与惠州供电局联席会、与市水务集团联席会……一个个联席联动、一次次座谈交流,推动一个个问题加快解决、一个个项目加速建设。

变,在机制上。在去年实施“工业投资项目当天摘牌当天动工”,设立服务专区让开办企业“一天就可搞掂”等机制变革基础上,今年惠城区启用商事登记“秒批”系统建设,实现商事注册登记的“远程受理、一网通办、秒批办结”,完成企业开办注册的自助申报、无人受理、自动审批、自助制证,成为全市第一个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商事登记“极速秒批”的县(区)。

变,在服务上。抗击疫情过程中,惠城区“千干扶千企”,从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抽派千名骨干力量深入各企业,指导协助企业严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统筹抓好复工复产,为科学战“疫”探索“惠城方案”。在近日召开的惠城区企业座谈会上,区主要领导与该区工业、商贸、餐饮等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少了客套话,多了直面问题,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干货硬货,发放千万元消费券就是其中一项硬核举措。

突破

推动建设千亿产业园,寻找发展破局“燃点”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发展好不好,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高不高。

紧邻惠南大道的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区位优越,但园区内汽车4S店众多,让人很难将其与高新科技联系起来。这是惠城工业园区“不兴”的写照。从2010年提出打造“1+4”重点园区,到2012年成立高新科技产业园实行“一园多区”,惠城园区建设一直局限于三栋、水口、汝湖等几个由镇(街)自建基础上整合的园区。

“园区分散布局,规划面积小,企业容量小,平均每家企业的产值不足1亿元。”当地干部评价道,由于承接能力有限,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不明显,缺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惠城园区经济发展陷入了“形不成大平台,引不了大项目,带不来大税收,拉不动大发展,反而还要不断投入”的怪圈。

今年初,惠州提出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要求7个县(区)分别高水平规划建设1个千亿级工业园。市级园区建设大格局已然铺开,惠城如何变分散打法为集中打法,从发展传统工业园的固有思维中解脱出来?

“疫情迟早会过去,谁稳住了阵脚、抢抓了先机,谁就能够赢得市场、赢得未来。”惠城区委书记刘光滨直言,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建设好东江湾千亿产业园,下好“先手棋”,壮大实体经济。

去年底,惠州开工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南北轴线(1号公路)连通市区与惠州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大通道。从东江湾产业规划图来看,1号公路恰好从东江湾产业园区穿境而过,串起了园区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规划领域。惠城正举全区之力支持1号公路建设,顺势而为把整个发展骨架打开。

“干”是最好的落实。惠城区目前已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翟树宇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矢志推动千亿产业园建设,寻找惠城发展破局的“燃点”。

发展信号一经释放,活力便源源不断引入。

高盛集团看上东江湾产业园这块发展“风水宝地”,拟携粤港澳创智城(高盛)这一大项目落户东江湾,计划建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芯片等电子信息和新兴产业集聚中心,并进一步升级为集智能生产、科研孵化、商业办公、人才公寓于一体的产业加速示范区。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必然趋势,逐水而建的产业园则更容易后来居上,做大做强。惠城地处东江中下游,东江水由北而下。依水之势打造的东江湾千亿级产业园能否发芽生长、结出硕果,成为惠城经济崛起的“胜负手”?我们充满期待。

智库观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

升级产业 保障人才

刘祥认为,位于主城区的惠城,制造业相对仲恺、惠阳等地来说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建设东江湾产业园区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如惠城用地指标相对比较紧缺,而千亿级的产业规模,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来进行供给。同时,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这也是整个惠城区乃至惠州市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惠州花大力气在各县(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这个发展路径是非常对的。”刘祥认为,建设园区需具备几大要素,首先便是交通和区位。作为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南北交通轴线上的一个节点,东江湾产业园区能够有效接收惠州创新的节点信号,以及和其他园区进行互动,后期应该加快主轴线的开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

找准在大湾区中定位

“惠城区应该以建设东江湾产业园区作为契机,尽快明确惠城区在惠州市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之中的角色定位,从而让东江湾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更加贴近惠城区的实际。”林江认为,东江湾产业园其实就是惠城区完善自身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综合示范区。现在东江湾产业园是惠城区的新型城市中心区,如此一来,就可以把产城人融合的发展理念与惠城区打造城市中心区和良好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东江湾产业园区应该是惠城区的未来,也可以看作是惠城新城。作为新城,需要有新人、新理念、新思路、新产业。”林江认为,惠州有条件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而东江湾产业园正好扮演惠州市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东江湾新城更好地发展。

统筹:记者 曾兴华

采写:记者 谢菁菁 龚妍 彭红霞

特约通讯员:陈美君

通讯员:龙云召 马顺环 曾书泉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