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国家科技部有关领导和专家莅临韶关,对韶关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予以现场指导和调研,对韶关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广东省科技厅和韶关市认真梳理分析及消化吸收科技部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力推进韶关高新区“以升促建”相关工作,做到认识到位、细节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一年来,韶关高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产学研、体制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逐步成为粤北地区创新资源集聚,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区域。
莞韶双创装备中心(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正加快建设
加大产城融合发展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
韶关将韶关高新区与芙蓉新区融合发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的重大平台,组建了城投集团和韶实集团2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服务发展发展实体,为产城融合增添活力。赋予高新区经济开发和县级行政两种功能,实行独立核算、单独考核。在财政、税收、创新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充分授权,真正实现园区的事情由园区办。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办理效率在粤东西北处于第一位,大大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为高新区高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韶关高新区继续实施基础配套设施提升计划和环境提升工程,完成了核心发展区道路改扩建主体工程,沐溪大道实现双向八车道通车。完善了绿化工程建设,加强了园区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园区公共交通融入韶关城区综合交通系统。市人才驿站已建成,创智城人才公寓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改扩建沐溪、阳山小学、高新区幼儿园已动工,启动了高新区人民医院、甘棠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园区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芙蓉新城和高新区产城融合更加紧密。
集聚创新发展要素
高企数量达89家
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2019年韶关高新区高企数量有89家,新增3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有49家,2020年第一、二批已入库有48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线上培训、线上发布,指导企业学习进行申报,确保入库申报不间断。实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计划,已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1个。2021年计划新增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50%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推动企业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应用,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合作在园区成立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园区内企业的韶关液压件厂“冶金高频液压控制伺服元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韶关欧莱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三名、新材料行业成长组二等奖等。2019年韶关高新区94家企业获省高新技术产品共379个。
加快孵化育成体系的建设。黄沙坪创新园、双创装备中心等孵化载体建设也顺利开展。新引进广州达安创谷、深圳众投邦在园区建设加速器,配套设立了13.5亿规模的基金。华南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众创空间、广东军民融合产业园孵化器等孵化载体已投入运营。目前园区各类孵化平台数量将达到7家,园区孵化场地面积超过38700多平方米。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园区拥有一批如中广测、液压产品检测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其中,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韶关实验室获批为省级紧固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国家级CMA、CNAS资质认证,实现了检测数据和结果国际互认。产学研协同创新活跃。成立了矿山机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高新区内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韶关液压件厂 张伟摄影
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1+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韶关高新区力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2019年9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专用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20年3月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核定为“国家火炬韶关专用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韶关市已列入广东省六个数据中心集聚城市之一,华南数谷、华韶数谷已动工建设、高新区逐渐成为大湾区的信息产业服务的拓展区。
通过发挥博雅生物制药、广东岭南药业、萱嘉医品、韶关液压、宏大齿轮、欧莱靶材等一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带动作用,鼓励通过上下游配套、创新联盟和孵化培育等方式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的“1+3”现代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黄沙坪创新园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奖励政策与人才引进齐头并进
韶关高新区认真落实广东省、韶关市分别制定的《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省科创12条”、“韶关科创8条”),出台了《韶关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扶持实施办法》《韶关高新区产业扶持管理办法》,近2年从园区财政拨付了3000万元对园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叠加奖励扶持。
通过创新引才模式、强化人才管理、完善人才服务等,引入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邓玉林教授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博导、冶金和材料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烈军教授团队;萱嘉医品健康科技张嘉恒教授团队等大批高层次人才。建设了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吸引人才入驻园区,实施“丹霞英才计划”,新建了育威中职学校,启动了松山学院搬迁,缓解了园区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加快科技金融创新融合,韶关高新区设立了韶关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通过韶关市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实行优惠政策,降低门槛,撬动银行向园区123家已入池科技型企业实际发放贷款累计达到近5亿元。推动小额贷款发展,圆融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近16亿元,鼎盛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达25亿元。
【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曾善福
【作者】 潘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