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梅州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其实,早在2017年,梅州高新区便以“一区多园”(广梅园、梅江园、梅县聚集地、兴宁园、五华园、丰顺园)形式开启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
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南方+梅州频道邀请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宝剑聊聊如何通过“以升促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等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向高向新发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宝剑。
聚焦“首位产业” 培育“链主企业”
记者: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园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2家,占全市46%;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占全市44%;实现工业总产值447.1亿元,比增20.68%,具备升级国家高新区的基础条件。接下来,梅州高新区还要往哪些方面发力?
谢宝剑: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包含4项门槛类指标:园区土地集约评价排名全省开发区连续两年前1/3,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产值50%以上,园区发展水平综合排名需位于所在省的省级以上开发区的2/3,全口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不低于10%。就“全口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不低于10%”而言,首先,梅州高新区要围绕产业链进行招商。聚焦高新区原有产业,补足上下游,让产业形成由市场驱动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其次,在招引项目时,聚焦“首位产业”,围绕“主导+先导”重点产业招引方向,锚定和选准一批龙头企业的配套,尤其是能够真正“打粮食”的实体产业项目。当前广梅园不少骨干企业已经进行二期建设、增资扩产;此时应乘势而上,充分发挥“二期效应”,在企业二期建设上“搭把手”、政策上“扶一把”、投产上“快一步”,推动某些“分链主”企业在高新区较快地成长为“链主”企业。再次,锚定新质生产力,推动未来有较大增长潜质,譬如铜箔产业链、低空经济产业链,以及有较大市场容量和国际需求的行业,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既然产业要优化发展,那么营商环境也要优上加优。所以,一定要成为优化营商环境里面的优胜者,为企业进驻提供全链条、“保姆式”、全流程服务。
抢抓政策机遇 发挥比较优势
记者:广东省目前有国家级高新区14家,阳江、韶关、梅州、揭阳、潮州、汕尾、云浮等7个地级市没有国家高新区。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过程中,梅州高新区应当如何突围?
谢宝剑:很多兄弟园区也在全力争取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他们都各有比较优势和独特优势,但梅州也有独特区域政策优势:要聚焦打造原中央苏区融湾“桥头堡”“增长极”目标,依托《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等历史性机遇,发挥先行优势,把政策切实落地落实。发挥开放优势,深度融湾入海。发挥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国际陆港等融湾入海新平台功能以及梅州国际陆港联通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深圳大铲湾、广州黄埔港等海铁联运优势,发挥梅州综保区“区港联动、海铁联运”效应。锚定应用场景比较优势,坚持应用场景招商。近年来,场景创新逐渐成为支撑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梅州要开辟现有产业与企业的应用场景,加速培育场景创新生态,推动更多创新资源落地发展,以场景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譬如结合梅州山区农业的场景,开展微耕技术设备与产业链招商等。发挥高铁缩短时空优势,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宜业之都、青春之城、宜居之地,实现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在梅州与大湾区之间双向流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动和保护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推动民营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以此招引一批优质企业。此外,坚持需求导向,坚持用户思维,立足企业需求,列出清单,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开展“菜单式”服务。
早在2017年,梅州高新区便以“一区多园”(广梅园、梅江园、梅县聚集地、兴宁园、五华园、丰顺园)形式开启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图为广梅园。何森垚 摄
广梅“共同奔赴”到“共同奔富”
记者:从对口帮扶协作的角度,谈谈如何进一步扩宽视野,加强广梅协作?
谢宝剑:在落实中央和省开展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任务上,广梅“共同奔赴”在产业有序转移、“百千万工程”实施、消费帮扶与产销对接、乡村振兴等方面结出丰硕成果。
未来,就广梅对口帮扶协作而言,更多地要发挥比较优势,在协作中找准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实现“共同奔富”:
一是在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立足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如在做强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上,考量“广数梅算”,打造梅州数据中心;在数字和传媒上实现“广州产品与市场+梅州开发创作”,支持梅州发展数字游民社区。
二是在“百千万工程”实施上,互学互鉴,推动广州优势农业企业把产业链和生产基地延伸到梅州,同时把梅州作为保障广州“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的重要基地。
三是广梅两地协同发力支持在穗客商做强做大,从对口帮扶协作的角度,推动梅州籍企业家在广州做强做大的同时反哺家乡,并在两地开展业务。
四是发挥高铁便捷往来优势,支持广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人员以及退休人员到梅州培训康养疗养,推动两地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助推梅州成为广州的康养疗养服务基地。同时,梅州也要立足服务湾区客流,在餐饮、娱乐、休闲、文旅、体育等方面形成更多适应湾区需求的服务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