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举办“拼经济稳增长·经开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华介绍了广州市各经开区发展情况及工作举措。
自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广州市累计获批设立9个经开区,分别是广州、南沙、增城和花都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白云工业园区、云埔工业园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琶洲经济开发区等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其中,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今年10月获批升级,成为广州市第4家、全省第8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花都保利金融中心(摄影:陈炜逸)
40年来,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经开区在开放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始终走在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各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大湾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开发开放,担当引领广州市对外开放的使命任务,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开区实践。
知识城 (摄影:贾自豪)
在2023年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广州经开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2;南沙经开区跃升至全国第7;增城经开区排名全国第79,累计前进了110位。
其中,广州经开区实际外资、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上市企业数等5个指标全国第一,南沙经开区实际外资指标排名全国第2、外贸进出口指标排名第5。
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经开区成为开放型经济的“压舱石”。
广州市经开区多年来持续改革创新招商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努力实现实际外资和对外贸易稳规模、调结构的目标要求。近年来,广州市9个经开区每年创造全市近7成外贸进出口额以及8成以上的实际外资额。今年1-10月,广州市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981.9亿元、实际外资24.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比去年提高1和2.2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花都绿色金融街(摄影:覃小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开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广州市经开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市4个国家级经开区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800家,9个经开区拥有超1400家研发机构和超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南沙经开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强度分别达6.81%、5.48%,位居全国经开区前茅。广州、南沙和番禺等经开区位于“广州活力创新轴”上,是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载体,其中广州经开区拥有全市近一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7成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生物岛实验室发布全国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全国第5。
▲琶洲实验室(黄埔)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摄影:陈炜逸)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开区成为现代产业的“主力军”。
广州市经开区紧紧握住“招商引资”这把金钥匙,实现从“谋政策突破”到“强要素集聚”“抓科技创新”再到“拼营商环境”迭代创新,加快打造“全球投资最佳目的地”,累计带动全市吸引36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兴业。经开区有力推动广州市形成汽车、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支柱产业,逐步集聚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美妆大健康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广州市在经开区率先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
今年1-10月,9家经开区贡献全市约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958.9亿元,其中增城、花都、番禺等区工业投资保持2位数以上增速。
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经开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广州经开区出台全国第一个开发区条例、全国第一个推行工业用地有偿出让、最早探索实施党政合一的“大部制”、建立“五区合一”管理体制。近年来,各经开区积极与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等开放平台联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广州经开区
今年获批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
南沙经开区
改革创新经验超1000项,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服务企业完成境外投资项目备案118个。
成功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开航,争取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等政策落地实施等。
下一步,广州市商务局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广州经开区设立40周年和花都经开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为新起点,继续发挥统筹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全力抓好落实,推动广州市经开区在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继续走前列作示范。
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突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研究制定新时期促进广州市经开区改革创新意见,进一步完善开放型体制机制。支持各经开区深化改革,探索市场主体培育扶持机制,推动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各经开区联动自贸区、综保区、进口示范区、高新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开展更大压力测试、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形成更多首创型引领型改革成果。
二是以更大力度统筹创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支持各经开区充分发挥各自产业集聚优势,结合城市核心功能和园区资源禀赋,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错位互补发展。支持各经开区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建设,落实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支持各经开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高标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更大力度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助力打造“投资广州”品牌。
深入实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实施好“外资高质量发展20条”“外资12条”等政策,组织经开区赴海外招商,积极参加开发区对话500强、产业转移对接会等“投资中国”品牌活动,以及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境内外展会,助力经开区拓市场、促投资。建好用好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推动经开区率先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应变求变、谋远启新。
此外,还将进一步发挥经开区的示范、辐射及协同带动作用,推动广州市经开区争当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支持广州市经开区与中西部、粤东西北经开区之间开展结对帮扶和合作共建,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合作,鼓励各经开区在产业布局、转移承接、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联动、共同发展。
围绕“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目标,广州经开区、南沙经开区、增城经开区、花都经开区以“经开区”的责任和担当继续“挑大梁”,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
广州经开区
广州经开区通过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城一岛”的重大战略平台“筑巢引凤”,引进了粤芯、华星光电、百济神州、康方、小鹏汽车、文远知行、图灵智算、盈合机器人等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新赛道重大项目,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低空经济规模已超百亿。
▲知识城 (摄影:贾自豪)
下一步将以开展“全球投资促进年”行动为牵引,加快构建“存量增资扩产、增量招商引资、变量科技成果转化”三条主战场的“大招商”格局,切实扛起高质量发展经济大区的使命担当。将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重点围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扩容壮大、布局未来产业蓄势待发、推动数实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释放强劲动能五个方面,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南沙经开区
南沙经开区以制度型开放为主牵引,有力提升对外开放的高度。
南沙片区适用的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已全面落地,自贸区提升战略16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175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年度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全国自贸区前三。
南沙综保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保持全国A类的特殊区域,汽车进出口额、船舶出口额分别增长52.9%、24.4%。南沙入选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额达423亿美元,跨境股权投资试点累计获批额度达250亿元,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超9000户、发放贷款折合人民币近2000亿元,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将继续高举开放大旗,以南沙经开区创新提升为主抓手,全力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动力活力,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增城经开区
增城经开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全省首个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园,目前已落户增芯、越海等龙头项目和中微公司、智达星空等重点项目。依托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该园区也是全市首个批复设立的化工园区。聚力打造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已落户日立马达、福耀玻璃等汽车零部件企业180余家。
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已落户工信部电子五所、海格无人信息产业基地、中汽研低空飞行测试场等。引进九洲、智能防务装备与低空航空器产业基地等项目。依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吸引昊超电商、袋鼠妈妈等项目落户,引进希音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重大项目11个。
打造特色生命健康产业园集群,已引进广东大翔制药、百灵生物医药、洁特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着力打造广州东部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花都经开区
花都经开区将聚焦机制创新“深改革”,谋划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推行“管委会+法定机构+市场化公司”管理运行模式。争取一批省、市级管理权限下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标杆。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摄影:关振伦)
聚焦极点示范“强产业”,聚力“向空图强、向新图强、向绿图强”,高标准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城”、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广州临空数智港、广州国际时尚智港等重大产业功能区。聚焦要素保障“拼招商,将整合资源、集成要素,争取与省、市国企合作筹备一家百亿级创投集团,创新实施“管委会+公司”联动开发模式,并设立多个政府引导产业基金,以投促引。
同时,积极探索“限地价+竞技术”供地出让方式,为加快聚商引流、培育发展动能提供坚实的资本力量、智力支持和用地保障。聚焦协同联动“促开放”,抢抓商务部“促进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联动发展”的政策机遇,深化货物、服务、数字贸易和商务人员往来等领域制度性改革,探索建立面向东盟及RCEP的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全力助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