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就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
即日起,本版推出“聚焦高质量发展·如何抓落实”系列报道,围绕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等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介绍各地扎实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思路,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放眼全国,一场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转型实践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凤凰涅槃”,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安全标准的不断提升,在一些产煤大省,煤炭转型首当其冲。
去年9月,19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名代表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甫一落地,好多人就马不停蹄地在鄂尔多斯各地参观。
转了几天,很多外宾惊异地问:“为什么看不到煤?你们的煤都去哪儿了?”经过半个多月的了解,他们才明白,原来鄂尔多斯的煤炭从生产到运输全过程都是封闭运行的,工矿企业都集中在园区。
这得益于内蒙古近年来不断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截至“十二五”末期,内蒙古煤矿平均单矿规模188万吨,机械化率和安全生产水平保持全国领先。近两年来,内蒙古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陆续退出1140万吨煤炭产能。昔日“一进矿区乌烟瘴气”的生产场景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百里煤田不见煤”的现代化煤炭生产方式。
“鄂尔多斯煤矿的机械化综采率达到95%以上、洗选率90%以上、回采率80%以上,全国领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市长龚明珠自信地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
内蒙古乌海市是国家确定的氯碱化工和煤焦化工的两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乌海市市长高世宏认为,企业的发展如果仅满足于过去资源型地区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走转型发展之路,肯定没有前途。“传统企业要转变观念,由‘要我创新’变成‘我要创新’。”
在地处中部的湖北,一场淘汰落后产能的攻坚战,也在逐步深入。
压减过剩钢铁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6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58处,化解过剩煤炭产能1011万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淘汰落后产能,这是湖北在两年前交出的答卷。
2017年,湖北又采取沿江化工产业整治、危化企业搬迁、淘汰落后产能、水泥错峰生产等超常规政策措施。全省三年压减炼钢产能任务一年完成,化解过剩产能338万吨,关闭8家钢厂,清除15家、180万吨“地条钢”企业。
“腾笼换鸟”,让新兴产业更有活力
一个个烟囱轰然倒下,一条条生产线黯然退场。淘汰落后产能,损失的工业产值以百亿计。但是,其为先进产能让渡出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价值不可限量。
湖北省经信委主任王祺扬介绍,如今的湖北主要产业呈现“旧稳新快”的特征,装备制造成为拉动工业的第一动力,中高端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类产业强劲增长,耗能偏高、产能过剩的原材料类产业增速放缓。
作为内陆省份、老工业基地和重化工业大省,湖北产业的“腾笼换鸟”并不容易。
面对存量巨大的传统产业,湖北没有简单将其视为包袱,而是注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增加技改升级新投入,让先进制造业成为产业主流。2016年底,湖北出台“万企万亿技改工程”,让“老树发新芽”。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正通过一种更先进的技术,让边区不再边缘。
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电视液晶屏生产车间里,一个高约2米的黄色“大家伙”正传送一块65英寸的大屏幕。这是海信2016年底引进的PCBI精密及重型装配机器人,主要用来生产43英寸以上的产品。
“只需点击开关,就可以进行自动化生产,不仅能够降低损坏率,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大数据,企业产品研制及新产品引入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能源节约10%以上。通过“大数据+智能制造”,企业实现了从产品订单、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等全过程的精准监控;通过系列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驱动,实行精品战略,实现全产业制造智能化升级。
记者了解到,贵州引进112家全球知名大数据企业,组成“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服务队”,初步形成了一批既懂行业发展、又懂大数据技术的优质解决方案供应商团队;建设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标评估体系。目前,贵州已培育建成10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工业、农业、旅游、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公共服务能力。
产业升级,加速实体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贵州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从全领域、全社会、全维度等各环节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驱动实体经济生产技术更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供给革新,更推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化。2017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3%,成为全省工业第二大增长点;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46.2%,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3%,两项增速均位列全国前列。
不久前,贵州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今年起,贵州将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看来,无论是“凤凰涅槃”还是“腾笼换鸟”,都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和方向路径。
马宁宇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儿。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在贵州,用大数据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就是“腾笼换鸟”;发展大数据产业,培育新动能,就是“凤凰涅槃”。
2017年,湖北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达12712亿元、4959亿元,增幅分别达11.9%、61.1%。从产业结构看,湖北汽车、装备制造、计算机通信等优势产业保持15%左右高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9%,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加快。2018年是湖北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的关键一年,全年技改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
对此,王祺扬表示,湖北传统产业占比下降正在加速转型,经济发展“绿色含金量”提高,特别是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三二一”良性格局。
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过去的30多年里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所所长丁力看来,长期高速增长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结构矛盾也要比别的地方暴露得更早、更充分,由于长期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广东承受了沉重的人口和环境压力。
广东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腾出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而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的制造业形成产业转移园,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综合来看,“腾笼换鸟”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产业升级;同时也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打赢结构升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