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地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呈三大态势_产业研究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十四五”地方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呈三大态势

栏目:产业研究 点击量:15,853 发布时间:2021-06-17

  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产业集群发展作出了重要表述,各地也将集群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对30个省(市、区)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梳理发现,有27个地方明确将培育发展集群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方向和路径。需要深入分析,把握共性规律,助力集群健康发展。

  集群发展目标呈现“综合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推产业全面“集群式”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其中,工信部正在开展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基于此,多个地方针对性提出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如,天津、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海南、重庆等省市提出培育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河北、浙江、福建、湖北等省市提出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陕西、江苏、安徽、广东等省市同时提出培育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基于集群的打造,多个省市提出要推动企业集聚化、要素集约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举措,呈现全方位“集群式”发展态势。如,北京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智造产业集群”,并着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科学家集群”;天津提出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科技大平台集群”和“高精尖企业集群”,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平台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强化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提高集群发展质量。

  集群发展方向追求“多元化”,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中,新兴产业集群崛起与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并行推进拥有良好的产业实力和市场潜力,是各地培育集群的基础。从对各地提出的集群发展方向分类处理来看,这些集群重点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化工、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同时,各地对集群产业范围的画像尺度不一,如,江苏、浙江从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提出集群发展目标,北京、上海则下沉一级,提出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集群,这在集群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发展方向更加聚焦。

  各地提出的集群发展方向,也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一是注重跨领域的融合,扩大了集群的包容性。如,内蒙古提出“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山东提出“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河南提出“航空经济产业集群”,海南提出“区块链+金融产业集群”,贵州提出“云计算服务产业集群”。二是注重传统与新兴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各地都很重视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力求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食品、纺织、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集群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如,山西提出发展“智能煤机装备集群”,浙江提出发展“现代纺织服装集群”“绿色化工集群”,山东提出发展“高端化工集群”等。

  集群发展路径缺乏“系统化”,产业链融通与空间协同发展应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上下游的大量企业集聚与互动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抓集群发展,重点应抓产业链。为此,北京、天津、陕西等13个省市明确提出集群发展中,要做好强链、补链,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但总体看,这些举措对促进集群快速“织网”,增进网络化协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是太明显,存在以发展产业的思路来发展集群的潜在问题。

  集群的空间地理属性决定了其发展需要有相对明确的空间载体,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空间尺度。总体看,各省(市、区)更多的还是以整个省域范围来打造集群,很少落在地市级层面。只有如,吉林提出发展长春汽车集群,安徽提出发展合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群,贵州提出发展贵阳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陕西提出发展榆林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也有将集群发展跨区域融合的角度来考虑,如,上海提出要发展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也有将县域经济作为打造集群的重要载体,如,河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等省提出依托县域经济,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集群的最优空间的尺度是依托城市来发展。各省市需要做好统筹布局,防止区域内分工定位不明确导致的同质化竞争。

  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综合化”发展目标、“多元化”发展方向、“系统化”发展路径,对“十四五”时期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将培育发展集群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时,切忌采取以集群代替产业的形式做法,更应该秉持“集群化”发展思维,抓住“企业地理空间临近、产业链条紧密联系、行为主体互动合作”核心要素,推动集群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如下:一是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优化集群区域布局,构建集群合作交流平台,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形成全国一盘棋。二是突出地方层面的主体责任,引导地方聚集优势主导产业,围绕细分领域,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三是构建集群发展新型生态体系,在财政、金融、科技、土地和人才等政策上协同发力,不断优化集群发展的“雨林生态”。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