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_《广东工业园》_广东省工业园区网
欢迎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重要提示:

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栏目:《广东工业园》 点击量:3,000 发布时间:2018-07-30


作者|勒燕然

来源|《广东工业园》



  去年8月,璧山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工信部2017年第一批绿色园区名单。这是璧山区努力实践的成果。近年来,璧山国家高新区不断提升园区品质、优化投资环境,在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为可持续发展汇入蓬勃活力。


  园林园区 生产和生态相融合
  走在重庆璧山国家高新区内,宽阔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红花绿树后,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标准化厂房,块块绿地点缀其中……这样的景象无不让身在园区的人们啧啧赞叹。这满眼的“绿”,是璧山国家高新区为加速发展、绿色发展描摹出的靓丽“底色”。
  抓经济也要抓生态。璧山国家高新区通过完善园区空间布局,降低交通物流碳排放;通过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等方式,推动园区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和处置体系,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园区加强标准厂房节能改造,推广普及了绿色建筑,深入推进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到2020 年,园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面积比重达45%,园区管理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到 11.0kgce/平方米。今年以来,实施道路绿化20万平方米,完成2个生态停车场建设,大力保护了璧山国家高新区内的“生态绿”。
  而针对辖区内企业数量多、布局密集的特点,璧山国家高新区遵从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3R”原则,形成“产业共生”形态,既严格准入入园企业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又积极通过政策、技术推广等措施,引导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通过减少原煤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园区坚持引导和促进园区内企业节约和提高能效,引导、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厂区绿化,建设绿荫厂区和绿色企业,以产城融合实现绿色“共生”,对现有企业的落后产能和达不到国家相关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产品生产线,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淘汰,不断优化园区产品结构,并结合国家和重庆市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补助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依托“深绿城市”建设,秉持“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璧山国家高新区通过“绿色招商”,吸聚一批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的新兴产业集群。对接重庆支柱产业,璧山国家高新区确定了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带动经济发展。

  铁腕治污 坚定绿色发展之路
  璧山高新区的景象代表了璧山区进行环境改造的成效和展现了打造生态文明的决心。
  2009年,璧山以“铁腕治污、还河于民”为突破口,狠下决心治理璧南河,掀开了践行生态文明的序幕。
  璧山区境内璧南河全长73公里,流域面积多达441平方公里。该河从北向南贯穿全境,涉及境内街镇包括河边、璧城、璧泉、青杠、健龙等7个镇街,璧南河7公里河段流过繁华的城区,是穿过璧山区最大的一条次级河流。
  十年前,素有"中国鞋都"美誉的璧山在经济建设的快车道上速猛发展,沿河两岸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着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但工业废水的排放及场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内,清清的河水慢慢地变成污水。在一些河段,猪粪鸭粪覆盖在河面上散发阵阵恶臭。不仅河水受到污染,河岸两边也受到污染,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夜色来临,水泥厂刺鼻的粉尘卷席着半个璧山,污染越演越烈,市民环保投诉不断。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面对这种状况,璧山区重拳出击。按照“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原则,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建立“河段长、河段督导长”制度,定期公示各个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划定沿河道两侧500米水体保护范围,在璧南河城区段两岸建设10公里绿色廊道。
  同时,关停污染企业。2009年以来,璧山区累计关闭、搬迁污染工业企业593家、污染养殖场397家,关停企业总产值达100亿以上,而同期璧山GDP增速、财政收入不仅没失速掉队,反而高歌猛进、跨越升级,从2009年的12.9亿元,到2010年的30.9亿元,再到2011年的61.5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2年更是达到80.3亿元。
  为恢复璧南河沿岸的自然生态,有关单位在主河道和部分生态受损较为严重的支流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在两岸种植水草、水菖蒲、鸢尾、灯心草等水生植物,以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这是一场综合环境整治的战斗。璧山区持续推进环保“五大行动”,全面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6天,城区噪声达标区全覆盖。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2%,农村卫生改厕普及率达到99.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均达到100%。
  清澈的璧南河上清晰地倒映着绿树与高楼,一个褐色的"小塔"矗立在河中央,它监测着河流的水质,包括PH值、浊度等,并且能够每3秒钟刷新一次,一旦监测值超过临界线,就意味着河流被污染,璧山环保局监管平台上就会发出报警,这将为及时处置赢得时间。这套完整的系统就是环保物联网在河流监测上的应用。

  秀美城市 塑造自己的美学观
  环境的治理只是基础。更多浓墨重彩之处在于城市的美化建设。
  对此,璧山有自己的一套美学观,在一些方面甚至精确到按照标准数字来严格执行和指标保障:
  老城区只做“减法”,城市公共绿地超过2000万平方米,启动30万平方米城市立体绿化工程,确保人均绿地率达到29平方米,城区水面比例10.6%,人均水面面积达到10.2平方米,溪道密度超过3.3公里/平方公里,主导地块容积率在1.5左右,按照1平方公里配建100亩停车场的标准进行用地预控;
  将主要道路、水系两侧的“绿线”、“水线”纳入土地招拍挂条件,为带状绿地、亲水空间留足退让距离,严控建筑红线;
  坚持沿道路退让10至40米用于城市绿化,形成线状绿化生态走廊。
  从2013年开始,璧山开始引入乡土植物和花果植物进城,逐年引进栽植城区植物品种已达到2800余种。在秀美绿城的建设中,璧山把"低碳、便利、宜居、舒适"作为城市建设价值取向,让百姓被绿意浸润,感受到幸福和美。城市污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经过适当处理,一样可以"变废为宝"。璧山在全市率先使用"中水",城市里的园林绿化用水、街道冲洗用水、机关单位的厕所用水都用上了"中水"。目前,城市用水量中,"中水"回用已占46%。在每家每户参与的"立体绿化"工程中,千家万户在建筑墙面屋顶、道路堡坎护坡上种植树木,目前已有14500户完成立体绿化建设,绿化覆盖面积达13.7万平方米。清澈透底的璧南河缓缓流向远方,绿树与高楼和人与自然构成了幸福璧山的画卷。
  璧山还开建秀湖公园、南河公园、观音堂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公园里每一个景观的设置,每一处水体的打造,每一棵花木的布局,均由建设团队细细勘探,精心雕琢,用心打磨。正是因为靠着这样的工匠精神,一个个占地面积大,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处处亭台楼榭、廊桥水岸的公园,迅速地呈现在市民眼前。
  璧山致力于打造水城,经过艰苦的努力,“一河六湖十八湿地”构架逐渐成型,深绿城市建设不断强化。
  不仅如此,璧山更加注重城市的内涵,认为魅力城市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和生态。结合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蕴,精心推进生态建设,守住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璧山坚持以人为本,多给自然“种绿”、多给生态“留白”,增强城市自然底色,增加城市人文底蕴,让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建设重庆的生态宜居区,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民生幸福协同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关信息

关闭

在线客服

入会咨询服务

020-83579820

招商咨询电话

13660872304
020-83590403
联系人:黎小姐

合作咨询

13602754269
020-83501327
联系人:唐先生
邮箱:yuanquxiehui@163.com

关闭